[实用新型]淬火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526.6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军;高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淬火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铸造铝合金的强度、塑形及硬度,需要将铸造铝合金加热至450°~540°,然后将铸造铝合金(一般为铝合金棒材)置入淬火框内,连同淬火框放入淬火水箱内进行淬火热处理,淬火框广泛应用于油淬、风淬、回火等热处理工艺,传统淬火框的结构如zl200920172145.4所示,包括底部及侧部,底部和侧部均设有矩形散热孔,底部与侧部的连接部存在一定的弧度,这种淬火框结构紧凑,耐用,但是也具有以下缺点:
(1)在淬火前需要将铸造铝合金置入淬火框,但是由于淬火框的高度均与操作人员相等,因此需要操作人员爬上淬火框,并通过吊具或搬运的方式将铸造铝合金置入淬火框、费时费力,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了企业成本。
(2)上述传统淬火框在淬火过程中散热效果不好,变形量大,在淬火线内预热保温不均匀,位于淬火框中间位置的铝合金棒材其淬火效果交叉,硬度与其他铝合金棒材相比较低,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淬火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淬火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由互为对称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连接并形成四边形,位于框体的下部设置底框,于框体的内部,在底框上还连接均热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均由多根槽钢及多根扁钢围城的多个分格组成,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每个分格内布置钢丝网格填充;
所述底框由多根槽钢纵横交错形成的多个分格组成,于互为相邻的、且纵向布置槽钢之间还布置多根扁钢;
所述均热装置由多根纵向布置的扁钢将同轴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圆环状扁钢连接形成带有多个分格的圆柱框状结构,于所述分格内布置钢丝网格填充;
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在互为相邻的扁钢之间布置吊耳,所述吊耳为弧形;
位于所述任意第二框架的中部,于横向布置的槽钢上设置多个折合页,使第二框架形成上下弯折的两部分;在所述第二框架上还对称布置插销;
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均采用304耐热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高度相等,第一框架的宽度大于第二框架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上间隔布置体积一致的钢丝网格,使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能大幅度提高,并大幅度减少重量及节约成本,吸热性能较为均匀,使淬火水箱的功耗消耗平稳,在一侧框架上布置折页使框架折叠,便于操作人员将需要淬火的铸造铝合金置入框体内,省时省力,并通过插销固定,安全可靠,两侧框架上设置可供吊运的吊耳,吊装方便,同时在框体内部设置均热装置,使铸造铝合金在框体内部的预热保温均匀性较好,提高了产品的淬火效果及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铸造铝合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体,框体由互为对称的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连接并形成四边形,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均由多根槽钢4及多根扁钢5围城的多个分格组成,图2中槽钢4为5根,各槽钢4连接形成“日”字形,扁钢5为3根,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的每个分格内布置钢丝网格6填充。如图1所示,于第一框架1上,在互为相邻的扁钢5之间布置吊耳101,吊耳101为弧形。位于任意一第二框架2的中部,于横向布置的槽钢4上设置多个折合页202,使第二框架2形成上下弯折的两部分;在第二框架2上还对称布置插销201。第一框架1及第二框架2均采用304耐热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的高度相等,第一框架1的宽度大于第二框架2的宽度。
如图1所示,位于框体的下部设置底框7,如图3所示,底框7由多根槽钢4纵横交错形成的多个分格组成,图3中槽钢4为12根,纵横交错形成具有5×5分格的矩形框,于互为相邻的、且纵向布置槽钢4之间还布置至少两根以上的扁钢5。如图1所示,在框体的内部,在底框7上还连接均热装置3。如图4所示,均热装置3由4根纵向布置的扁钢5将同轴分布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圆环状扁钢5’连接形成带有多个分格的圆柱框状结构(图4中,圆环状扁钢5’为3个),于分格内布置钢丝网格6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窗帘的双控式启闭结构
- 下一篇:三密封型材及其组合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