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5367.8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坤;黄兴华;辛绍杰;钱炳锋;赵齐林;周黎明;何力;顾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H25/14 | 分类号: | B63H2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双体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小型双体船航向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大多采用舵机驱动船舵的方式,动力与尾舵装置分开,或者采用螺旋桨辅助变向,减小转弯半径,但这种方式需要的驱动力较大,成本较高,且可能出现舵机损坏,船舵失灵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够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同时能够提高装置稳定性、降低成本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成本高、舵机易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包括槽型座、电动推杆、支架、基板、套筒、滑槽杆件、轴承座以及转轴,所述槽型座、支架以及轴承座分别固定于两船体上,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承座与舵片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槽型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套筒穿设于所述滑槽杆件的槽型孔中,所述滑槽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滑槽杆件之间的夹角范围在45度至135度之间。
较佳地,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座之间设有一轴承。
较佳地,所述两船体之间架设一支板,所述槽型座、支架以及轴承座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板上。
较佳地,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螺栓固定于所述槽型座和所述支架上。
较佳地,所述套筒中设有第五螺栓,所述第五螺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顶部穿出所述槽型孔与第一螺母连接。
较佳地,所述转轴与所述舵片通过若干第六螺栓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滑槽杆件通过双头螺柱以及第二螺母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动力源为电动推杆,简化了传动链的设计,同时可以提供较大的力;
2.套筒在滑槽杆件中既滑动又滚动减小了摩擦,降低了能源的损耗;
3.整个装置体积较小,而且零件结构简单,为加工提供了便利;
4.尾舵控制方便,为遥控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拆去支板、螺栓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小型双体船的尾舵装置应用于小型双体船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支板、2-舵片、3-转轴、4-轴承座、5-双头螺柱、6-第二螺母、7-滑槽杆件、8-套筒、9-第五螺栓、10-电动推杆、11-槽型座、12-支架、13-基板、14-轴承、15-第六螺栓、16-第一螺母、17-第二螺栓、18-第四螺栓、19-第三螺栓、20-第一螺栓、30-两船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5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产品包膜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公共自行车车桩锁的控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