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模拟天然河道水流特性的环形水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5169.1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6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尹海龙;邱敏燕;程云;李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拟 天然 河道 水流 特性 环形 水槽 装置 | ||
1.一种可用于模拟天然河道水流特性的环形水槽装置,所述装置由环形水槽、剪切环、传动系统、取样系统和控制柜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水槽(1)包括环片(6)、支撑片(7)、钢结构支架(11)、环形水槽内壁(28)、环形水槽外壁(29)和环圆板(30),环形水槽内壁(28)固定于环圆板(30)的内圈上方,环形水槽外壁(29)固定于环圆板(30)的外圈上方,构成环形水槽框架,环形水槽框架的中上部设有环片(6),所述环片(6)的内圈直径小于环形水槽内壁(28)的内径,所述环片(6)的外圈直径大小环形水槽外壁(29)的外径;环片(6)通过支撑片(7)固定于环圆板(30)上方;所述环圆板(30)底部通过螺丝(31)固定在钢结构支架(11)上,所述钢结构支架(11)由均匀分布的8根第三钢管组成,在8根第三钢管的下方设有8根钢管支架(12),8根第三钢管和8根第三钢管支架(12)分别焊接在轴套上;第三钢管支架(12)固定于支座(17)上;
所述剪切环(2)由剪切环内壁(25)、剪切环外壁(26)和第二钢管(27)组成,剪切环内壁(25)和剪切环外壁(26)同轴布置,第二钢管(27)均匀布置于剪切环(2)上;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剪切环升降系统和旋转控制系统,剪切环升降系统包括第一钢管(3)、第一钢管支架(4)、第三交流伺服电机(18)、顶部吊紧机构(19)和升降杆(21),顶部吊紧机构(19)一端连接第三交流伺服电机(18)、第三交流伺服电机(18)连接导线(20),所述导线(20)位于升降杆(21)内,第一钢管支架(4)一端通过调节螺丝(5)固定于剪切环(2)上,第一钢管(3)一端固定于第一钢管支架(4)一端上,第一钢管(3)和第一钢管支架(4)另一端分别固定于顶部吊紧机构(19)上;所述旋转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皮带盘(13)、第二皮带盘(14)、第一交流伺服电机(15)和第二交流伺服电机 (16),所述第一交流伺服电机(15)和第二交流伺服电机(16)分别固定于支座(17)上,第一交流伺服电机(15)通过第一皮带盘(13)带动环形水槽转动,第二交流伺服电机(16)通过第二皮带盘(14)带动剪切环转动;
所述取样系统包括取样孔(8)和取样瓶(9),环形水槽外壁不同高度均匀布设5个取样孔(8),所述取样孔(8)通过橡皮管与取样瓶(9)采用卡槽连接,便于在环形水槽转动时更换取样瓶(9);在环形水槽底部安装有微型电磁阀,每个微型电磁阀与相应的信号接收器连接,所述电磁阀和信号接收器与控制柜(22)连接,当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就会控制电磁阀自动采样;环形水槽底部设有出流孔,以便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模拟天然河道水流特性的环形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22)包括电源控制器、环形水槽伺服控制器、剪切环伺服控制器、升降伺服控制器、取样伺服控制器以及液晶显示屏;其中:电源控制器连接环形水槽伺服控制器、剪切环伺服控制器、升降伺服控制器、取样伺服控制器以及液晶显示屏;环形水槽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一交流伺服电机(15),剪切环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二交流伺服电机(16),升降伺服控制器与第三交流伺服电机(18)连接,取样伺服控制器对装在环形水槽底部的信号接收器发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模拟天然河道水流特性的环形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圆板(30)外缘设有装饰圈(10),所述装饰圈(10)采用蓝色PVC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模拟天然河道水流特性的环形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底部环圆板中央开一孔,插入声学多普勒测速仪仰视探头(24);在剪切环中央开设一孔,插入声学多普勒测速仪俯视探头(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51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