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排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2849.8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管路内介质倒流的空排止回阀。
背景技术
空排止回阀是诸多管道阀门中的一种,它主要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推动阀瓣组件的自动启闭。空排止回阀通常安装在火电机组的高压给水泵出口管道上,防止给水倒流,保护给水泵,阀门配合给水泵最小流量自动再循环旁阀工作。当给水泵在低负荷或者出口截门关闭状态时,自动再循环旁阀应处于开启位置,以保证给水泵的安全运行;当空排止回阀开启时,自动再循环旁阀就自动关闭。目前使用的空排止回阀大多采用迷宫式结构设计而成,如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201020596966.3的“一种空排止回阀”,该结构的缺陷是:一则常因阀门关闭时无法完全密封而产生噪音和水资源的浪费;二则阀门空排口处所设空排装置的密封接触不大可靠,容易造成密封偏差而引起泄漏。因此,为克服上述的缺陷,对空排止回阀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的空排止回阀,该空排止回阀还具有制造难度低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排止回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内设有互相连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在进、出口端之间设置阀座,出口端设有阀盖;所述的阀盖与阀座之间设有启闭进、出口端的阀瓣组件;所述的阀体上还设有连通进口端的空排口,该空排口内安装有空排装置,所述的空排装置包括安装在空排口内的软管接头和推杆;所述的软管接头内设有连接通孔,在连接通孔内安装“O”型圈;所述的推杆顶端活动穿设在软管接头的连接通孔内,并与“O”型圈作活动密封,该推杆外还套装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推在推杆的外肩和软管接头的内肩上;所述的推杆底端接触在阀瓣组件的定位杆上,该定位杆上还设有供所述推杆底端接触的插槽。
所述的阀瓣组件包括一根水平设置在阀体内的阀杆,该阀杆一端活动穿设在阀盖的轴孔内,另一端连接阀瓣,阀杆外套装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顶推在阀盖和阀瓣上;所述的阀瓣上安装有启闭阀座的密封圈,还设有穿过阀座向外延伸的定位杆,该定位杆活动穿设在阀体的轴孔内。
所述的密封圈在阀瓣上的安装结构是在阀瓣与阀座的接触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密封圈嵌装在该安装槽内,并经压板固定。
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位于进口端的连体隔筋,该连体隔筋与阀体之间留有通水孔,连体隔筋中部设计有轴孔,所述的定位杆活动穿设在该轴孔内。
所述的阀座与阀体的安装结构是在阀体内壁设有燕尾型的阀座槽,所述的阀座嵌装固定在该阀座槽内。
所述定位杆上的插槽横截面呈圆弧状。
所述的软管接头侧面设有与连接通孔相通的通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空排止回阀的空排装置进行了改进,它优化了阀门的设计结构,采用了由推杆、弹簧、软管接头和“O”型圈等构成的空排装置,推杆由弹簧顶推,其底端直接接触在阀瓣组件的定位杆上的插槽内,当阀瓣组件开启时即可带动推杆向上运动、并与软管接头内的“O”型圈实现相互密封配合,这种结构方式不仅提高了阀门的密封效果,而且结构更为简单,能有效降低阀门的制造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瓣、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3为软管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1.阀体、11.连体隔筋、12.进口端、13.出口端、2.阀盖、3.阀瓣组件、31.弹性元件、32.阀杆、33.阀瓣、331.安装槽、34.密封圈、35.压板、36.六角头螺栓、37.定位杆、371.插槽、4.阀座、5.空排装置、51.推杆、511.外肩、52.软管接头、521.连接通孔、522.通水孔、523.内肩、53.弹簧、54.“O”型圈。
空排止回阀,如图1所示,它主要用于防止管路内的介质倒流,其结构是由阀体1、阀盖2、阀瓣组件3、阀座4和空排装置5等构成。
所述的阀体1采用了卧式阀体结构,该阀体两端设有法兰片,阀体内设有左、右连通的进口端12和出口端13,可用于供管路系统中介质的流通,以图1所示为例,进口端12位于视图的右侧,出口端13位于视图的左侧,且进、出口端正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2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阀及具有该节水阀的节流装置
- 下一篇:龙头提拉式切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