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相萃取自动倒液缓冲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2191.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肖敏如;李楠;张练;彭森;赵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自动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实验装置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缓冲瓶倒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境样品分析中,随着对样品前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固相萃取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固相萃取是建立在传统的液-液萃取(LLE)基础之上,结合物质相互作用的相似相溶机理和目前广泛应用的HPLC(高效液相色谱)、GC(气相色谱)中的固定相基本知识逐渐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装置包括固相萃取小柱和辅件,缓冲瓶是辅件中的一件,它起到承装萃取出流液、缓冲压力以及保护真空泵的作用。
在固相萃取过程中需要定时人工倾倒缓冲瓶内的液体,由此会引发以下问题:
1若实验人员由于疏忽未及时倾倒缓冲瓶内液体,液体会进入固相萃取装置,导致固相萃取装置底部处于浸泡状态而导致其损坏,同时,瓶内液体也极易通过抽气管被抽入真空泵以致损坏真空泵;
2人工倾倒液体前,需要关闭真空泵,倾倒完后,重新开启真空泵并重新调整真空值以获得所需的滴速,此过程使得固相萃取不能持续进行,既降低了效率,又增加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在固相萃取过程中需要定时人工倾倒缓冲瓶内液体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固相萃取过程中可以自动倾倒液体的缓冲瓶,以实现固相萃取的在线进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固相萃取自动倒液缓冲瓶,包括缓冲瓶、进液管、抽气管、通气管和通气阀,其特征在于,缓冲瓶2的瓶口内设置有橡胶瓶塞10,橡胶瓶塞10的上面设置有抽气管1、进液管5和通气管3,通气管3上设置有通气阀4,缓冲瓶2内、进液管5的旁边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缓冲瓶2的下部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上设置有单向阀8;缓冲瓶2的外部还设置有真空泵和控制器9,控制器9与液位传感器6、通气阀4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9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包括比较模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通过固相萃取过程中的自动倒液缓冲瓶装置,实现了自动倒液全过程,达到了固相萃取的在线进行的目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相萃取自动倒液缓冲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记如下:
1————抽气管 2————缓冲瓶
3————通气管 4————通气阀
5————进液管 6————液位传感器
7————排液管 8————单向阀
9————控制器 10————橡胶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缓冲瓶2的瓶口按装有与之配套的橡胶瓶塞10,橡胶瓶塞10的上面设置有抽气管1、进液管5和通气管3,通气管3上设置有通气阀4,缓冲瓶2内、进液管5的旁边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缓冲瓶2的下部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上设置有单向阀8;缓冲瓶2的外部还设置有真空泵和控制器9,控制器9与液位传感器6、通气阀4相连接;
首先,需要对控制器9进行预设,包括根据实际需要的排液量来决定缓冲瓶的高、低液位值。控制器9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包括比较模块。
在正常工况下,该固相萃取自动倒液缓冲瓶的应用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进行固相萃取时,真空泵通过抽气管1抽吸缓冲瓶2内的气体,液体通过进液管5进入缓冲瓶2,液位传感器6侦测缓冲瓶2内的液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当液位处于高、低液位之间时,控制器9不发出指令,通气阀4保持关闭状态,固相萃取持续进行;
(2)当缓冲瓶2内的液位持续升高,到达预设高液位时,液位传感器6向控制器9发送信号,控制器9收到信号后自动开启通气管3上的通气阀4,随着缓冲瓶2内气压升高,排液管口处压力大于大气压,液体通过排液管7和单向阀8逐渐排出瓶外;
(3)随着液位持续降低,当缓冲瓶2内液位到达预设低液位时,液位传感器6向控制器9发送信号,控制器9收到信号后自动关闭通气阀4,缓冲瓶2内气压降低,液体停止外流,固相萃取继续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倒液装置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缓冲瓶内的液位状态,再通过控制器及时开启和关闭通气阀,实现自动倒液过程,以达到固相萃取的在线进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仪器的可能受损,同时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2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高散热的LED投光灯
- 下一篇:管道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