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标签读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0746.8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丁卯;赵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读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档案以及货物的自动查找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标签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英文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系统是将保存有全球唯一的、无法改写的ID号和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的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通过感应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与条码,红外识别等其它自动识别方式不同,RFID技术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和运动目标识别,同时还具有识别距离远,使用寿命长,不易毁损等众多优势。
射频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领域,而RFID技术在现有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则是通过图书室和档案室友的定位管理,建立图书和档案与信息系统对应的数据库,进而达到图书和档案管理的目的,实际应用时,大多是只能每次作业只读取一个RFID书架,工作效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标签读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包括RFID读写器、控制处理器以及锂电池,其特征在于锂电池与控制处理器相连接,控制处理器与RFID读写器相连接,其中所述RFID读写器为超高频读写器。
本实用新型中RFID读写器和处理器可以通过数据接口、数据线相连接,也可以通过在RFID读写器以及处理器上分别设有蓝牙,使二者使用蓝牙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设有与控制处理器相连接的报警器,报警器包括扬声器和指示灯,用于提示操作者识别成功与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有与控制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用于实时显示标签读取的相关工作参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RFID读写器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取,并将该信息送入控制处理器中进行分析处理,控制处理器可以采用具备显示器以及键盘等设备的电脑,控制处理器对货物信息进行分析后将其各项参数通过显示器输出,工作人员即可直观迅速的了解该货物的信息,方便其进一步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RFID读写器1、控制处理器2、锂电池3、报警器4、显示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对其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标签读取装置,包括RFID读写器1、控制处理器2以及锂电池3,其特征在于锂电池3与控制处理器2相连接,控制处理器2与RFID读写器1相连接,其中所述RFID读写器1为超高频读写器。
本实用新型中RFID读写器1和控制处理器2可以通过数据接口、数据线相连接,也可以通过在RFID读写器1以及控制处理器2上分别设有蓝牙,使二者使用蓝牙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设有与控制处理器2相连接的报警器4,报警器4包括扬声器和指示灯,用于提示操作者识别成功与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有与控制处理器2相连接的显示器5,用于实时显示标签读取的相关工作参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RFID读写器1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取,并将该信息送入控制处理器2中进行分析处理,控制处理器2可以采用具备显示器以及键盘等设备的电脑,控制处理器2对物品信息进行分析后将其各项参数通过显示器5输出,工作人员即可直观迅速的了解该货物的信息,方便其进一步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显著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机出料门
- 下一篇: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及其组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