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油井完井管柱的防砂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0584.8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5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创裕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井 管柱 防砂筛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砂筛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井完井管柱的防砂筛管。
背景技术
油井完井管柱中均设有防砂筛管,目的是为了防止井下沉砂进入管柱,随原油上升损坏深井泵。目前,油田常采用激光割缝管或绕丝筛管,激光割缝管或绕丝筛管的直径均与油管直径相同,并将激光割缝管或绕丝筛管连接在采油油管管柱的下部,利用小于砂粒粒径的油流通道,阻止井下砂粒进入管柱内,防止砂粒进入深井泵。这类筛管虽然防砂效果较好,但其存在有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堵塞,洗井通道狭窄不畅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油井完井管柱的防砂筛管。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内管、外套管、内设通孔的上接头和内设通孔的下接头,上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上端,下接头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下端。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管上端中间位置且其内腔与上接头内通孔相贯通,内管的下端延伸至外套管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其内腔与外套管内腔相贯通,内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外套管上半部的管壁上设有均匀分布排列的导流孔,外套管下端一侧设有排杂门。
其中,所述排杂门的下端与外套管管壁为转轴式活动连接,排杂门能闭合在外套管管壁上,且能向外张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砂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洗井通道通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用于油井完井管柱的防砂筛管,包括内管1、外套管2、内设通孔的上接头3和内设通孔的下接头4,上接头3固定连接在外套管2的上端,下接头4固定连接在外套管2的下端。所述内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管2上端中间位置且其内腔与上接头3的内通孔相贯通,内管1的下端延伸至外套管2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其内腔与外套管2的内腔相贯通,内管1的外壁与外套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外套管2上半部的管壁上设有均匀分布排列的导流孔6,外套管2下端一侧设有排杂门5。其中,所述排杂门5的下端与外套管2管壁为转轴式活动连接,排杂门5能闭合在外套管管壁上,且能向外张开。
使用时,本装置的上接头3向上、下接头4向下连接其他外部设施即可。下井时,由于外力作用,排杂门5自然闭合在外套管2的管壁上。上部设备开始抽油时,井内由通过导流孔6过滤大体积砂石后进入外套管2内腔,小体积的砂石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外套管2内底部,油气则通过内管1的下端进入并被抽出。当小体积的砂石堆积过多时,则会自然将排杂门5向外撑开排出,或通过井口油管向内管1内加压,迫使砂石向外撑开排杂门5排出,再抽油时,在油面被吸的作用下,排杂门5闭合在外套管管壁上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创裕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创裕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型轨迹无碳小车轨迹控制装置
- 下一篇:便于调节的弹性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