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回收阳极泥的电解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8127.5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文;蔡凌;焦永杰;刘畅;马建立;袁雪竹;陈红;张良运;霍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2;C25C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回收 阳极泥 电解铜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回收阳极泥的电解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提高,因此旧电子产品尤其是废旧线路板大量产生,在一些废旧线路板中含有贵重的铜、银、金等金属,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电解铜法作为金属回收技术之一,不仅能回收从线路板中分选出的铜,而且还能从电解产生的阳极泥中回收金、银等金属,分离效果好,所得金属纯度高。其电解原理是将含有杂质的粗铜预先制成阳极板,纯铜制成阴极板,以硫酸铜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亦称电解铜。粗铜中比铜不活泼的杂质如金和银等作为阳极泥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通过进一步提取获得金和银。
现有的回收阳极泥的电解铜设备主要包括内设搅拌器及阳极板、阴极板的电解槽,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底部用于截留阳极泥的过滤槽及为电解槽提供电解液的供液槽。在目前设备中,由于电解槽中电极排列不规则,在电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阳极泥附着在阳极板上的情况,导致电解速度慢、效率低,时常需要人工进行阳极板表面清理。此外,目前过滤阳极泥的过滤槽仅为采用过滤布进行一次过滤收集,造成部分阳极泥流失的情况,且过滤槽与电解槽是固定连接为一体的设备,不便于随时采集阳极泥进行分析,也不便于阳极泥收集,使用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改进现有设备的结构提供一种高效回收阳极泥的电解铜设备,达到能有效脱除阳极板上附着的阳极泥提高电解效率、且获取阳极泥方便快捷并能减少阳极泥损耗提高阳极泥收集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回收阳极泥的电解铜设备,包括内设搅拌器及阳极板、阴极板的电解槽,设置在所述电解槽底部用于截留阳极泥的过滤槽及为电解槽提供电解液的供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为圆桶形,所述搅拌器沿所述圆桶中心线设置,环绕搅拌器转轴在圆桶内均布设置多个由若干所述阳极板、阴极板沿圆桶径向交错等间距顺序排列形成的电极列,所述供液槽连接在电解槽进液口和过滤槽出液口之间。
相邻的所述电极列间的夹角为45°-60°。
所述过滤槽为漏斗形,漏斗顶部为密封可拆装连接在电解槽槽体和过滤槽槽体间的抽拉式阳极泥过滤收集斗。
在所述过滤槽出液口的管道内设置滤芯。
所述阳极泥过滤收集斗为与电解槽桶体及过滤槽槽体匹配的底面为滤布的扁圆桶体,所述扁圆桶体通过密封圈及固定卡分别与电解槽桶体和过滤槽槽体密封可拆装连接。
在所述阳极泥过滤收集斗下方环绕过滤槽内壁设置环形倒锥面导流板,并在导流板下方的过滤槽槽壁上设置抽气口。
所述过滤槽槽壁上设置的抽气口连接一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电解槽内的阳极板、阴极板的排列方式为环绕搅拌器转轴在圆桶内均布设置成多个呈辐射状分布的阳极板、阴极板交错排列的电极列,搅拌器搅拌时,电解液流动方向与阳极板排列方向一致,能有效脱除阳极板上附着的阳极泥,从而提高电解效率;此外,阳极泥过滤收集斗采用抽拉式并密封可拆装连接在电解槽槽体和过滤槽槽体之间,能够实现随时采集或收集阳极泥,操作方便;再者,通过增设滤芯实现二级过滤收集阳极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进一步收集过滤不完全的阳极泥,提高阳极泥收集率,且滤芯经塑料软管连接给水泵,更换便捷,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解槽的俯视图。
图中:1电解槽,1a电极列,11阳极板,12阴极板,13搅拌器,2过滤槽,2a阳极泥过滤收集斗,2b收集斗框架,21密封圈,22滤布,23抽气口,24闸阀,25导流板,26过滤槽出液口,3供液槽,31保温夹套,32电加热管,41回水泵,42给水泵,43真空泵,51回水管道,52给水管道,53输出管道,6滤芯,71卡体,72卡扣。
以下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环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8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