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658.2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7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旭森 |
主分类号: | A45D40/06 | 分类号: | A45D4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接装口红或唇膏等物品的包装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包装管为管套桶结构,普遍采用塑料材料制作,为了使内桶减少晃动可以将管与内桶之间设计为极少间隙的紧密配合,然而塑料的缩水率等原因可以导致零件的尺寸误差,误差可能导致小间隙的管与内桶无法轻松拧出,导致使用不便,需要较大旋扭力,使用者手感不舒适。然而预留较大间隙有会导致其配合间隙过大而出现内桶晃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钮轻松拧出、使用舒适且配合稳定不晃动的包装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管,其包括具有环形槽和纵向导槽的中管、通过所述环形槽套接与所述中管的下部并具有内螺旋槽的底壳、间隙地套设于所述中管内并具有侧向延伸的定位杆的内桶、套设于所述中管顶部的顶盖,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纵向导槽并卡接于所述内螺旋槽处,所述内桶还设有U型通槽使其内侧形成弹性悬片,该弹性悬片的外表面设有凸起与中管的内表面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凸起与所述定位杆在内桶周向偏移一定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管内侧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移至所述纵向导槽顶端时所述凸起对应地卡入所述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管绕所述定位孔开设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纵向导槽顶端横拐形成上定位槽,所述中管内侧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落入上定位槽时所述凸起对应地卡入所述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管绕所述定位孔开设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纵向导槽底端横拐形成下定位槽,所述下定位槽入口处设有凸扣从而缩小下定位槽的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定位槽的入口处侧边设有开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旋拧底壳,定位杆卡入内螺旋槽,在内螺旋槽的推动下,定位杆沿纵向导槽作升降运动,实现内桶所承载的唇膏或口红等物品的伸出或缩回。在加大中管与内桶之间的间隙的同时设置凸起于间隙处形成点接触而减少内桶的晃动,保持内桶的稳定性,凸起与中管点接触且凸起位置三向设为通槽使其形成悬片状而具有更好的弹性,凸起与中管之间的摩擦力大为减少,从而不影响内桶及其承载物的伸缩,进而使得包装管旋扭轻松拧出、使用舒适且配合稳定不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的整体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实施例的第一配合状态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实施例的第二配合状态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实施例的第三配合状态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管,其包括具有环形槽22和纵向导槽25的中管20、通过所述环形槽22套接与所述中管20的下部并具有内螺旋槽15的底壳12、间隙地套设于所述中管20内并具有侧向延伸的定位杆32的内桶30、套设于所述中管20顶部的顶盖10,所述定位杆32穿过所述纵向导槽25并卡接于所述内螺旋槽15处,所述内桶30还设有U型通槽35使其内侧形成弹性悬片36,该弹性悬片36的外表面设有凸起38与中管20的内表面抵触。旋拧底壳12,定位杆32卡于内螺旋槽15,在内螺旋槽15的推动下和纵向导槽25的周向限位作用下,定位杆32沿纵向导槽25作升降运动,图4所示的定位杆32位于纵向导槽25处,实现内桶所承载的唇膏或口红等物品的伸出或缩回。在加大中管20与内桶30之间的间隙的同时设置凸起38于间隙处形成点接触而减少内桶30的晃动,保持内桶30的稳定性,凸起38与中管20点接触且凸起位置三向设为通槽使其形成悬片状而具有更好的弹性,凸起38与中管20之间的摩擦力大为减少,从而不影响内桶及其承载物的伸缩,进而使得包装管旋扭轻松拧出、使用舒适且配合稳定不晃动。凸起为至少两处,两处凸起可以支撑使得内桶外壁面与中管内壁面之间,始终保持弹性摩檫,摩擦力较均匀,使得产品使用过程旋钮轻松。三点凸起可以使得中管与内桶之间的支撑更加稳定,进一步减少晃动的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旭森,未经李旭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