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644.0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小辉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510 四川省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构造简单的低刚度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隔振器是连接设备和基础的弹性元件,用以减少和消除由设备传递到基础的或由基础传递到设备的振动力。现有的隔振器由最开始的橡胶隔振器、金属隔振器、聚氨酯隔振器等,逐步发展成结构越来越复杂的隔振器,如申请号分别为85100564、200710092716.9、201010221136.7、200510049515.1等专利所述的隔振器,这些隔振器的复杂设计无非是为了达到低刚度、无谐振峰的目的。其实,为实现低刚度或准零刚度隔振这一技术通常有2中方法:一种是利用具有负刚度的弹性元件(机构)与传统的具有正刚度的弹性元件组合起来,构成一种刚度近乎于零的弹性元件。这里的准零刚度是指隔振系统在一个极小的力作用下,便发生很大的变形;而负刚度则是指隔振系统发生变形时,不仅不需要外加作用力,而且一旦发生变形则呈加速和不稳定状态,当它与常规隔振器组成准零刚度系统时,该隔振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同时又具有极低的运动刚度,实现超低频隔振。
针对现有技术的隔振器结构复杂,且隔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隔振效果都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根据铁磁性材料在振动过程中吸收振动能量的原理设计而成,其结构十分简单,且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隔振效果皆十分理想,解决了现有隔振器结构复杂、隔振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还具有三维空间隔振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第一吸引元件和第二吸引元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引元件呈杯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弹性元件固定设置于第二吸引元件的杯状结构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引元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隔振设备的螺纹孔或螺栓头。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簧、橡胶簧、聚氨酯簧、橡胶气囊或金属丝网。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由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构成的压缩气缸。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引元件和/或第二吸引元件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第一吸引元件和第二吸引元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通过采用负刚度的磁性吸引元件与正刚度的弹性元件串联的结构来达到准零刚度、无谐振峰特性的隔振效果,其隔振缓冲效果不但十分理想,而且结构十分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还具有空间三向隔振缓冲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结构简单、可被小型化,因此适合微型机械设备的隔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小辉,未经蒋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胎架标高的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三轮摩托车的扭杆式减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