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阴极气体放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328.6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继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继保 |
主分类号: | H01J17/04 | 分类号: | H01J17/04;H01J17/4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气体 放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冷阴极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充有惰性气体的二极管或多极管,一般用作电子设备的过压保护装置或发动机点火装置,有些类型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用作微波天线开关。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是一种专门用于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目前,我国用于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很少,在小汽车、摩托车、小型通用汽油机等方面还没有开始应用,使得这一具有重大节能减排功效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上缺少能够用于内燃机点火装置用的超高能量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超高放电能量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包括放电金属管,放电金属管内充满用于储存电能的气体介质,该介质为氖气或氩气或氙气,所述放电金属管内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各铜片电极均沿放电金属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三铜片电极的右端皆连接在放电金属管的右端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左端连接在放电金属管的左端内表面上。
所述放电金属管的截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将放电金属管内的空间由上至下分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至第四部分的高度相等。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上,以及放电金属管的顶面和底面上皆镀有钡层或铈层。
所述各铜片电极的两个面上皆均匀布满有放电凸起;
所述放电金属管的顶面与第一铜片电极上表面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
所述第一铜片电极的下表面上的放电凸起与第二铜片电极上表面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
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下表面上的放电凸起与第三铜片电极上表面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
所述放电金属管的底面与第三铜片电极下表面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内三个铜片电极在放电金属管内平行对应,当电极电压超过电极着火电压时,初始电子和离子分别在三个电极之间、第一铜片电极与放电金属管顶面之间以及第三铜片电极与放电金属管底面之间相向运动并产生倍增效应,形成的放电是面对面的立体型放电,相较以往点对点的线型放电大大提高了电离放电能量(能力),同时,设置三个铜片电极的立体放电空间也比设置两个铜片电极的立体放电空间更大一些,容纳的惰性气体也更多,容电放电能力更强。
2.由于放电形式和电流大小取决于电极间电压和外电路电阻,而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三个电极,较设有两个电极能够缩小电极间距,更加容易击穿放电。此外,铜片表面涂钡、铈等活性物质,且在铜片相对应的表面设有凸点,能够进一步降低放电的着火电压,增强了放电放射性。
3、本实用新型是对内燃机高压点火功能的重大改进,能大大提高汽车、摩托车、小型通用汽油机等内燃机火花塞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使内燃机内混合气充分燃烧,加大发动机气缸燃烧爆发力,明显提升汽车、摩托车、汽油机的动力。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混合气体燃烧更加充分,因此本实用新型能起到节省油耗、减少排放的作用,还能较好地解决北方冬季寒冷天气下发动机启动难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便于制造和使用。
4.由于采用了放电金属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强度较高,耐摔耐震动,电极焊接牢固。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放电能量大、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广,适合多种型号汽车、摩托车、小型通用汽油机的点火装置使用,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对企业来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对用户来讲具有更稳定可靠的性能和更经济的使用价值,对社会来讲具有节能减排、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环保经济的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各铜片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包括放电金属管1,放电金属管1内充满用于储存电能的气体介质,该介质为氖气或氩气或氙气。所述放电金属管1内由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2、第二铜片电极3和第三铜片电极4,各铜片电极均沿放电金属管1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三铜片电极2、4的右端皆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放电金属管1的右端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铜片电极3的左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放电金属管1的左端内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继保,未经沈继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