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039.6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9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俞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正国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感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放置在上面的容器表面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目前的电磁炉,电磁灶都采用电磁加热技术。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并没有进行温度监控,这样导致在一些情况下线圈过热,使得热损耗增加,造成能源浪费,严重的,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电磁加热装置不具备温度控制功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控制器、线圈筒以及感应线圈,所述控制器与感应线圈相连接,所述感应线圈绕制在线圈筒上,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感应线圈的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其中,所述线圈筒为金属管道结构。
其中,所述线圈筒外设置至少一个风道,所述风道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感应线圈缠绕或盘成规则的线饼后贴附在线圈筒的底板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四组驱动电路。
其中,线圈筒以及感应线圈之间,还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温度传感器与感应线圈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获取感应线圈的温度,并与控制器连接,当线圈部分温度过高的时候,控制器部分可以控制感应线圈的功率,使之温度恒定,反之,当温度过低,控制器部分也可以控制感应线圈,使线圈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流的电路图。
附图说明:
1.控制器 2.感应线圈 3.线圈筒 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控制器1、线圈筒3以及感应线圈2,所述控制器1与感应线圈2相连接,所述感应线圈2绕制在线圈筒3上,感应线圈2缠绕或盘成规则的线饼后贴附在线圈筒3的底板上,线圈筒3以及感应线圈2之间,还设置有保温隔热层,这样,感应线圈2形成一个或多个温区,便于对加热物质实现精确控制。还设置有包括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所述感应线圈2的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所述控制器1相连接。
所述线圈筒3为金属管道结构,线圈筒3设置有至少一个风道,所述风道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控制器1连接,风道上设有专业定制的风机,这样也根据需要对负载迅速降温,可以抑制温度飙升,达到温度的稳定,也可以避免误操作。
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4为红外传感器。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1包括四组驱动电路,这样可以实现损耗最小、安全区大等效果,进一步提高产品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磁加热装置,其加热电源采用三相四相式的输入方式,核心部分由大功率的IGBT全桥电路组成,具体的,电源经过整流后,通过电抗器进行无功率补偿及谐波处理,改善了功率因素,极大的减少了无功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正国,未经俞正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