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947.3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莉;李宪文;郭方元;杨海恩;胡美艳;于九政;毕福伟;徐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22 | 分类号: | E21B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杜伊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复合 油管 管柱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属于油田注水井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庆油田所在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干旱少雨区,自然水资源匮乏,注水开发能保持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因此,实施油田采出水回注工艺。采出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普通钢制的注水管柱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为4-5年。柔性复合油管适合注水井使用,但其与普通钢制油管不同,井下作业设备也不同,而目前尚没有满足柔性复合油管在注水井中作业的起下设备。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连续油管与此油管类似,多用于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但一般结构较为复杂,注入装置为一体设计,不能打开,不能拆卸出连续管线,维修较困难,不适于柔性复合油管的起下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其能满足注水井井筒的作业要求,实现柔性复合油管管柱的有效起下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起下设备包括收放线机构、排线机构、牵引机构、支杆、上鹅颈滑轮、下鹅颈滑轮、井口扶正机构、三角支架和底座:
收放线机构的收放线盘固定在收放线支架上,支架两端设有控制收放线盘转速和移动方向的收放线驱动装置。
排线机构的丝杠设在排线支架上,丝杠一端连接控制其旋转的排线驱动装置;排线仪连接在丝杠上,其壳体两侧设有限位开关。
牵引机构锁紧部分:框体的顶面上设有吊耳,框体两端面上设有同心的油管孔。框体右端面外壁上设有一个手轮和围绕油管孔的三个均布的、由链条链接的锁紧链轮,其中一锁紧链轮通过手柄连接手轮;框体右端面内壁连接对应三个锁紧链轮的三个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均通过连杆连接各自对应的锁紧条的右端;三个锁紧条上均套装皮带,锁紧条下方设有皮带支撑,锁紧条左端均设有驱动皮带转动的皮带轮。
牵引机构传动部分:框体的左端面内壁上设有一个电机链轮和围绕油管孔的三个均布的、由链条链接的驱动链轮,其中一驱动链轮链接电机链轮,电机链轮连接设在框体左端面内壁下部的电机,每个驱动链轮均通过传动连杆连接各自对应的皮带轮。
支杆一端连接吊耳,一端连接上鹅颈滑轮;下鹅颈滑轮通过三角支架固定于框体右端面下部;上鹅颈滑轮和下鹅颈滑轮的弯曲度为柔性复合油管的最小弯曲半径。
井口扶正机构的底座上设有扶正驱动装置和传动箱,传动箱内设有滑轮组,滑轮组通过皮带连接扶正驱动装置,传动箱上设有用于穿插柔性复合油管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轮组引导及设备变频控制,保持各组件的运行协调一致,实现柔性复合油管管柱的起下作业,无需安装变压器等电路设备,符合一般抽油机井场的使用条件,能方便井场作业, 有效避免柔性复合油管外壁的磨损、刮伤和拉伤,保证其完整下入或起出注水井筒。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收放线机构示意图;
图3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排线机构示意图;
图4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牵引机构示意图;
图5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牵引机构右端面示意图;
图6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牵引机构左端面内壁示意图;
图7为柔性复合油管管柱起下设备井口扶正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至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收放线机构1、排线机构2、牵引机构3、支杆4、上鹅颈滑轮5、下鹅颈滑轮6、井口扶正机构7、三角支架8和底座9:
收放线机构1的收放线盘1.1固定在收放线支架1.2上,支架1.2两端设有控制收放线盘1.1转速和移动方向的收放线驱动装置1.3。
排线机构2的丝杠2.3设在排线支架2.5上,丝杠2.3一端连接控制其旋转的排线驱动装置2.4;排线仪2.1连接在丝杠2.3上, 其壳体两侧设有限位开关2.2。排线驱动装置2.4和限位开关2.2驱动排线仪2.1反复折回移动,整齐排列柔性复合油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辐射的电脑罩
- 下一篇:监控工件加工进程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