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摩擦转轴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916.8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2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程冠伦;孙卿熏;肖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摩擦 转轴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尤其涉及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终端,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终端的日益薄型化,对运用其中的连接结构的要求更加苛刻。比如转轴铰链,不仅要求其更加细小,而且各项力学指标仍然要符合正常的使用要求。对于摩擦转轴铰链来说,一旦轴减小到非常细小,其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很难达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摩擦转轴铰链,它在转轴减小到很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转轴与其轴套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摩擦转轴铰链,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金属转轴,所述铰链还设有转轴的旋转支承件以及金属抱紧套管,所述抱紧套管与旋转支承件之间被定位而不能相对转动,所述金属转轴插入抱紧套管中被其抱紧而在它们之间产生转动摩擦配合,所述抱紧套管为一侧开口的非封闭套管。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金属抱紧套管为钣金件。
所述金属抱紧套管为两层套管结构或三层套管结构,处于外层的套管的圆心角比处于内侧的圆心角小。
金属抱紧套管的所述开口面向旋转支承件的外侧下角。
所述金属抱紧套管在其端部和旋转支承件之间通过键槽配合的方式或面与面抵靠的方式防止它们之间相对转动。
所述旋转支承件具有用于与其所固定于的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位,所述金属抱紧套管向侧面具有于旋转支承件连接的连接部位,金属抱紧套管的连接部件的末端为钩部,所述旋转支承件的连接部位设有与钩部进行勾连的插入部位,且所述旋转支承件的连接部位具有前后两个支点对应金属抱紧套管的连接部位的正反两侧,使金属抱紧套管的连接部位经过所述两个支点时被变形并被夹住。金属抱紧套管的连接部位处在所述两个支点之间的部位与旋转支承件的连接部位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金属抱紧套管为金属板被挤压后再经钣金加工的部件,金属抱紧套管的壁厚不均匀,在接近所述开口处,金属抱紧套管的壁厚越接近开口壁厚越薄。
所述旋转支承件为金属注射成形件(MIM)。所述旋转支承件具有用于与其所固定于的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位并在旋转支承件两端具有所述转轴的支承孔,所述金属抱紧套管处在所述两个支承孔之间。
所述转轴的直径在1.4mm至2.4mm之间。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旋转支承件对转轴提供旋转支承,由开口的抱紧套管与转轴进行摩擦配合,不仅能够产生足够的恒定扭矩,具有可抵抗高达300牛.毫米转动力矩的“随时停止”功能,另外,制造也非常方便,转轴铰链的结构也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3为从内侧观察实施例1旋转支承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笔记本电脑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8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实施例2旋转支承件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爆炸图。
图12为实施例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摩擦转轴铰链,包括转轴11,所述转轴11为金属转轴,所述铰链还设有转轴的旋转支承件12以及金属抱紧套管13,所述抱紧套管13与旋转支承件12之间被定位而不能相对转动,所述金属转轴11插入金属抱紧套管13中被其抱紧而在它们之间产生转动摩擦配合,所述金属抱紧套管为一侧开口130的非封闭套管。
转轴11的直径大于金属抱紧套管13工作面圆弧直径,当转轴11组装在金属抱紧套管13内时,预设干涉量将使金属抱紧套管13圆弧部分发生形变,金属抱紧套管13因发生形变而具备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将以压力的形式反馈到转轴11上,将其抱紧。当转轴11转动时,金属抱紧套管23与转轴11的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进而转换成摩擦转矩随轴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摩擦转轴铰链
- 下一篇:一种ZigBee通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