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V锥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807.2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波;张克军;黄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纳尔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40 | 分类号: | G01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压式流量计,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V锥流量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差压式测量流量领域,V锥流量计具有精度高、重复性好、受安装条件局限小、耐磨损、测量范围宽的良好特性,因此其被广泛应用。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示,现有的V锥流量计主要由测量管、正负取压管、径向引压管、V型锥体和轴向引压管组成,其中V型锥体置于测量管内部,一端和轴向引压管连接,另一端悬空。此结构主要存在两点缺陷,一方面V型锥体的中心线容易和测量管的轴线偏离,达不到重合,严重影响流量计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当大流量介质流经时,V型锥体容易被冲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测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高的新型V锥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V锥流量计,其设有测量管、设置于测量管上的正取压管和负取压管、以及与测量管垂直且与负取压管连通的径向引压管,测量管内设有封闭的中空结构的V型锥体,V型锥体的前端为迎流体端,后端设置有后盖,V型锥体内设有贯穿并伸出V型锥体的前端和后端的轴向引压管,轴向引压管的左端与径向引压管连接,轴向引压管与测量管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支撑杆为在测量管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的三个杆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测量管的两端设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V型锥体的迎流体端设有锥形角,锥形角的角度为46.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用于固定支撑V型锥体的支撑杆结构,一方面使V型锥体的中心线与测量管的轴线保持重合,另一方面避免V型锥体被大流量介质冲掉,因此流量计运行稳定可靠,测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高。V型锥体的迎流体端的锥形角的角度为46.5°,对正向的流体阻力最小,从而使正取压管的取压口测量的压力更加准确,使最终测量数值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V锥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测量管;2.正取压管;3.负取压管;4.径向引压管;5.V型锥体;6.轴向引压管;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测量管1,测量管1的两端设置有法兰,测量管1上还设置有正取压管2和负取压管3,与测量管1垂直且与负取压管3连通的径向引压管4。测量管1内设有V型锥体5,V型锥体5为封闭的中空结构,V型锥体5的前端为迎流体端,后端设置有后盖。V型锥体5内设有轴向引压管6,轴向引压管6贯穿并伸出V型锥体5的前端和后端,轴向引压管6的左端与径向引压管4连接且其管道连通,右端为负压引压口。
轴向引压管6的右端与测量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7,支撑杆7起固定支撑V型锥体5的作用,一方面使V型锥体5的中心线与测量管1的轴线保持重合,另一方面避免在适用大流量介质时V型锥体5被冲掉。为了更好的起到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杆7为在测量管1横截面上均匀分布的三个杆体。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7作文固定支撑部件,不限于杆状结构,还可以是其他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构件。
V型锥体5的迎流体端的锥形角的角度为46.5°。此角度是经过大量实验而得到最佳角度值,对正向的流体阻力最小,从而使正取压管的取压口测量的压力更加准确。
如图中箭头所示,被测介质按照箭头所指方向流动,流体流经V型锥体5,受到V型锥体5的外壁和测量管1的内壁挤压,流速增大而且压力降低,在轴向引压管6的负压引压口处流体呈现相对静止状态,在此处能取到稳定的负压。同时由于支撑杆7的支撑固定作用,使得最终测量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限定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纳尔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纳尔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