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纤纺织纬线捻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320.4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旌德县南关玻纤厂 |
主分类号: | D01H13/00 | 分类号: | D01H13/00;D01H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纬线 捻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落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纺织纬线捻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生产上的玻纤落纱装置构造较复杂,成本高,捻线效果不理想。目前,有一些针对捻线方面的技术设备,虽然能将几股纱捻成一股,但有的需要独立车间,单独制备合股线,这样造成操作复杂,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生产成本。也有些改良的捻线技术,比如在纺织机前端直接加了一个捻线纬管装置,其构造复杂,需要安装外置动力,如果捻线的动力与纺织机动力不协调,容易造成捻线速度与纺织速度不同步,使捻线供应不上或积压,降低纺织效率,而且现在的捻线装置是靠几股线相互缠绕制成,使捻成的纬线的纹理和平整性不好,影响成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玻纤落纱装置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简化原有装置,提出一种更加高效、简便、低成本的玻纤纺织纬线捻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纤纺织纬线捻线装置,它包括一块大的带孔挡板、三块小的带孔挡板、两个铁夹组成,这四块挡板和两个铁夹水平排列,利用各部件上的小孔将多股玻纤纱聚集在一起,同时借助铁夹的挤压力,将多玻纤纱线捻成一股,而且这些小孔可有效地滤除玻纤纱上的杂物,提高合股线质量。同时,挡板1的孔高于挡板2的孔及整个捻线装置的出线点高于纺织机的入线点,这两种高度落差造成玻纤纱与水平线成30-45度角,对玻纤纱产生拉扯力,使得多股玻纤纱在纺织机牵引力的作用下迅速聚拢,再通过铁夹,利用铁夹两铁片的挤压力,使纱线能迅速的压合,制作的合股线也更加紧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体积较小,易拆卸,制作材料宽泛易得,整个过程只依靠纺织机一个机械动力作为牵引力,不需要外置动力设备和另外的人力资源,捻线与纺织前后同步,稳定性好,捻成的合股线品质佳,大大较少生产成本,提高工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现有各种型号的纺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中挡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中铁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玻纤纺织纬线捻线装置包括挡板1、挡板2、铁夹3、挡板4、铁夹5、挡板6六个部分组成,整个操作简单省力。首先,多股玻纤纱在纺织机机械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挡板1上直径在0.5-2cm的小孔7进入整个装置,在此聚拢,并滤除玻纤纱上的一些杂物,然后穿过挡板2的小孔,由于这两块挡板小孔之间的高度差和距离差,造成纺线与水平线形成30-45度角,对纱线产生拉扯力,使得多股纺线更加聚拢、紧结,便于后面捻线。在此之后,多股玻纤纱依次通过铁夹3、挡板4、铁夹5和挡板6的小孔,其中挡板2、挡板4和挡板6对玻纤纱主要起到支撑和聚拢的作用,铁夹3和铁夹5主要在高速的抽纱过程中对玻纤纱进行压合,达到捻线的效果,这两铁夹左边小孔8的直径要小于挡板上的孔径7,而挡板2、铁夹3、挡板4、铁夹5、挡板6这五部分的水平距离间隔在1-10cm,不宜过大。同时整个捻线装置要高于纺纱机,才能产生一定的拉扯力,使得捻成的线更加紧结,提高工效。
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都经过严格的实验,如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减去挡板1或挡板2,会造成捻出的纱不紧结,甚至分散;减去挡板6,会使得铁夹5处的玻纤纱不易固定,不利于合股线的捻制;减少铁夹数量会造成捻制的合股线不够紧结;部件上的孔径过大或孔的高度差不符合,都会影响捻线的效果。所以整个装置科学有效,每个部件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旌德县南关玻纤厂,未经安徽省旌德县南关玻纤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轴承室密封的油污进入真空和面机的结构
- 下一篇:一体式水冷热管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