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站立操作的简易插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261.0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蔺元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蔺元增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戴武军 |
地址: | 2711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立 操作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蒜种植设备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站立操作的简易插蒜装置。
背景技术
大蒜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具有杀菌、抑菌、抗毒等医疗和保健功能,对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及胃肠等癌症有减轻症状及治疗作用,因此不少人有食蒜的习惯,也产生了大蒜的加工系列产品。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大蒜蒜瓣包括了鳞芽尖、弓形膨大体和根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人工插播过程中,要求蒜瓣的鳞芽尖直立朝上播种,这就导致了机械播种的困难。目前的播种方法,大多采用插播,首先将蒜畦浇水,然后由人工一瓣一瓣的插入泥土中,显然,这种插播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蹲着插,时间一长,太疲劳,而且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二是由于畦内浇了水,畦中间位置往往人手达不到,便更加疲劳;三是由于用工费用高,所以提高了种植成本。通过检索可知,目前有不少大蒜播种机的报导,大多包括驱动装置、下种装置和蒜瓣调向装置,这些大蒜播种机,虽然能实现机械化,但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易操作、很难保证播种质量;另外,由于机械化播种不适用先浇水再播种,只能播种后再浇水,当蒜种植入干土内时,对蒜种有损伤,在浇水的过程中,会有部分蒜种被冲而移位,形成缺苗或堆积。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大蒜机械化播种机非常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大蒜插播质量,又能减轻劳动强度,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的可站立操作的简易插蒜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站立操作的简易插蒜装置,包括下种管和蒜种斗,蒜种斗固定连接在下种管的上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种管下口沿设有圆形铲刃,在下种管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对称的左长方形通孔和右长方形通孔,在左长方形通孔内设有左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在右长方形通孔内设有右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左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固定在左弹性推杆的下端内壁上,右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固定在右弹性推杆的下端内壁上;左弹性推杆的上端和右弹性推杆的上端分别与套在下种管上的滑环的左、右侧固定连接;在滑环的一侧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的叉口卡在滑环上,并通过销轴固定;在下种管的上端设有握柄,握柄与操作手柄呈上下对应,操作手柄中部通过支点轴及其固定杆与握柄固定连接,在握柄的外端至操作手柄的外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左长方形通孔和右长方形通孔的上壁均为内斜面;左长方形通孔和右长方形通孔的长度为20mm,与播深要求相适应;左长方形通孔和右长方形通孔的下口沿至圆形铲刃的距离为10-15mm;
所述的下种管的内直径为22mm,相当于最大蒜种的最大直径,小于蒜根至蒜尖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人工插蒜相比,既能保证大蒜插播质量,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种植成本;与目前报导的大蒜播种机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下种管;2、蒜种斗;3、圆形铲刃;4、左长方形通孔;4′、右长方形通孔;5、左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5′、右半圆板状滑动橡胶块;6、左弹性推杆;6′、右弹性推杆;7、滑环;8、操作手柄;9、叉口;10、销轴;11、握柄;12、支点轴;13、固定杆;14、复位弹簧;15、内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蔺元增,未经蔺元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