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式胃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9604.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7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苏军凯;赵冰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胃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消化道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的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探头,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无线接收装置接收智能胶囊探头发送的图像信号,并利用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保存和显示该图像,从而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并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这种胶囊式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这种胶囊式内镜的智能胶囊探头是实时、无线传送的图像处理装置,本身电池有寿命限制,为一次性用品。因此,这种胶囊式内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检查一次费用高达4000元以上,严重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另外,智能胶囊探头快速通过食管和胃部,使用中仅适合肠道病变的检查。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19214Y公开了一种胶囊式胃镜,它适用于食管、胃等的内镜检查。它包括胶囊壳体,胶囊壳体的前端设计有透明罩,胶囊壳体内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和聚焦镜头,聚焦镜头后面安装有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胶囊壳体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控制发光二极管工作。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连接有电源导线,由外部供给电源;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连接有视频导线,通过视频导线传输视频信号给外部图像显示设备。胶囊壳体上连接有牵引线。该技术方案由于胶囊式胃镜探头带有电源导线和视频导线以及牵引线,使用时可利用牵引线控制胶囊式胃镜探头在人体消化道中的位置,可用于对上消化道某些疾病的连续、动态、实时观察。
但是,这种胶囊式胃镜还存在探头连接线多、外部图像显示设备携带不便、探头有时会被患者胃里的粘液浮起而影响观察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上述缺陷的胶囊式胃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囊式胃镜,具有胶囊探头和图像显示设备,胶囊探头的前端设有透明罩,胶囊探头内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胶囊探头通过视频导线传输视频信号给图像显示设备;该图像显示设备为智能手机,该胶囊探头内以高密度聚氨酯固定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及它们的引线,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的引线经柔软的多芯胶皮软线连接多芯插头,该多芯插头可分离地与该智能手机上连接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的多芯插座相连接。
它以智能手机取代笨重的外部图像显示设备,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传输功能,将检测图像发送到远方,进行远程诊断、视频存储共享。它以多芯胶皮软线取代电源导线、视频导线及牵引线,又设多芯插头与智能手机构成可分离的连接,不仅便于操作,而且便于消毒。使胶囊探头适合反复多次使用。它的胶囊探头内用高密度聚氨酯固定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及它们的引线,一方面增加了胶囊探头的比重,防止被患者胃里的粘液浮起而影响观察;另一方面,可简化胶囊探头内部的结构和制造工艺,降低胶囊探头的成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芯胶皮软线与所述多芯插头的连接处设长条状的挡板。该挡板可将多芯插头挡在患者的嘴巴外,防止多芯插头进入患者的消化道而难以取出胶囊探头。
本实用新型胶囊式胃镜。充分应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消化道检查,患者可自行吞服胶囊探头,多芯胶皮软线细软,缓慢推进或拉出时患者几乎无痛苦,可以详细观察食管、胃等部位,发现传统胶囊内镜常漏诊的食管癌、胃癌。由于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实现视频发送、远程诊断、视频存储共享等功能。医生在医院,在边远山区海岛,甚至患者自己在家,均可以检查。用来体检或筛查食管癌、胃癌,非常合适。它的制造工艺简单,胶囊探头、多芯胶皮软线和多芯插头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检查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囊式胃镜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胶囊式探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9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