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成混纺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9555.1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丁清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清河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混纺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合成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点的悄然变化,追求纺织用品为天然、绿色环保、新奇特等观念的着装,是人们的理想,人们对纺织面料的要求趋向穿着舒适、透气性好、手感柔和、抗皱性强。
但目前纺织面料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采用合成纤维获得的面料虽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但穿着舒适性能较差;而另一方面,采用天然纤维获得的面料虽然手感柔软但,抗皱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附除臭、抑菌防霉、手感柔软,且抗皱性能好的合成混纺纱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成混纺纱线,由涤纶、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缠绕而成的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分为里层和表层,所述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里层,所述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互相缠绕成线状且沿所述纱线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涤纶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表层。
进一步地,所述纱线本体的里层和表层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纱线本体里层的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分布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的涤纶的单丝纤度为1.2~1.5D,其长度为30~40mm。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混纺纱线的里层主要是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可以有效起到附除臭、抑菌防霉及抗皱的作用。
2.分布在表层的涤纶能使混纺纱线具有手感柔软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合成混纺纱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合成混纺纱线,由涤纶1、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缠绕而成的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分为里层4和表层5,纱线本体的里层4和表层5是同轴的,所述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里层4,纱线本体里层4的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分布均匀,所述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互相缠绕成线状且沿所述纱线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涤纶1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表层5,涤纶的单丝纤度为1.2~1.5D,其长度为30~40mm。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合成混纺纱线,由涤纶1、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缠绕而成的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分为里层4和表层5,纱线本体的里层4和表层5是同轴的,所述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里层4,纱线本体里层4的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分布均匀,所述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互相缠绕成线状且沿所述纱线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涤纶1主要分布在纱线本体的表层5。
所述亚麻纤维2和竹炭纤维3以涤纶1为载体,所述涤纶载体呈多孔海绵状,所述竹炭纤维的外表面和海绵状结构内分布有竹炭亚纳米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清河,未经丁清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9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灌芯纱设备
- 下一篇:锭盘销钉式弹簧支持器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