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辅助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9456.3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邹朝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朝圣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太平区坪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充电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辅助电动车电池充电的辅助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环保低碳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上电动车具有不耗油、无噪音、无污染与使用方便等优点,更是被很多上班族考虑以电动车代替汽机车作为通用交通工具。
目前,一般市售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为充电电池,在电力用尽后经由车外输入电源以对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故,电池的电力决定了电动车的最大行程、充电时间。
然而,电动车的电池中的充电容量有限,使其所能行驶的距离一般无法预测,即行驶距离完全取决于电池的充电容量。且由于行驶路面、交通情况,负重等多种因素都会令电动车电池的效率、容量有所变化,易消耗电池的电力,若电池电力用尽则无法继续行驶。故,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便提出一种可提供辅助电力至充电电池使用的系统,以作为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为提供一种辅助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电动车电池充电容量有限,若电池电力用尽则无法继续行驶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提出一种辅助充电系统,可活动性地设置于一电动车,辅助充电系统包含一充电电池模块以及一电力补给模块。充电电池模块用以提供电动车所需的电力。电力补给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电池模块,用以将燃料燃烧转换生成辅助电力,并将辅助电力传输至充电电池模块。其中,该燃料为柴油。
优选地,充电电池模块可活动性地连接至一供电装置,以通过供电装置对充电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优选地,电力补给模块包含一汽缸。
优选地,电力补给模块包含一发电机。
优选地,充电电池模块包含一锂充电电池或一镍氢充电电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充电系统可于电动车中活动性的设置一电力补给模块,并使电力补给模块电性连接充电电池,当充电电池电力用尽时,可经由电力补给模块将柴油燃料燃烧转换生成辅助电力,并将辅助电力传输至充电电池,以使得电动车可继续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充电系统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现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作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创作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中的权利范围,特在此声明。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充电系统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充电系统方块图。于此实施例中所示,辅助充电系统1可活动性地设置于一电动车,且此辅助充电系统1包含有一充电电池模块100以及一电力补给模块200。电力补给模块200电性连接充电电池模块100,且电力补给模块200可插拔于充电电池模块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充电电池模块100可活动性地连接至一供电装置,以通过此供电装置对充电电池模块100进行充电,从而提供电动车所需的电力。其中,充电电池模块100可包含锂充电电池或镍氢充电电池等。供电装置可包含市电插座或USB插座等。以上仅为举例的实施态样,不以此而有所限制。
电力补给模块200可用以将一燃料燃烧转换生成一辅助电力,并将辅助电力传输至充电电池模块100。其中,电力补给模块200可为一汽缸,或者为一发电机。需特别注意的是,此处所称燃料为柴油。以上仅为较佳的实施态样,但不应以此述为限制。
一般而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其电力来源来自于内部所配置的充电电池,而充电电池的电力来自于外部电源,其大多利用稳定的市电作为充电电池的电力来源。但就电动车的充电电池而言,其充电容量有限,使得其所能行驶的距离一般无法预测,行驶距离完全取决于电池的充电容量,当充电电池的电力用尽时,则将无法继续行驶,故驾驶者在行驶时常常担忧遇到电力耗尽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朝圣,未经邹朝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9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