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730.3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6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贵;高仕全;何柯;李增梅;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多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的化学反应釜。
背景技术
传统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内筒体和夹套筒体,在夹套筒体的上部设蒸汽入口,蒸汽进入夹套内加热,在夹套筒体的下部注入冷却水进行冷却,这种设计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热蒸汽的密度相对比冷蒸汽的低,易于上浮。而热蒸汽从上部进入,不易于热蒸汽的上、下对流交换,造成加热升温慢,导致热能损失较大,且出现加热不均匀,不利于化学反应。
2、反应釜夹套下部进冷却水,夹套的顶部出水,而冷凝水的密度相对大,易于下沉。导致化学反应降温前期的滞后,它必须在夹套水满,完全淹没物料降温才明显,冲温平衡后,开始排放冷却水,因夹套水量较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放完,导致釜内温度进一步降低,甚至低于反应温度5℃,这就导致了冷却水的耗量很大,同时,极难控温,合成工艺执行难度大,致使合成树脂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水、降低能耗、加热冷却效率高的节能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内筒体(1),在内筒体(1)外设有夹套筒体(2),所述内筒体(1)和夹套筒体(2)之间的内筒体(1)上端的外筒壁上设有上冷却水盘管(3),所述上冷却水盘管(3)的下侧壁上分布有喷水口(3a),所述内筒体(1)和夹套筒体(2)之间的内筒体(1)下端的外筒壁上设有下蒸汽盘管(4),所述下蒸汽盘管(4)的上侧壁上分布有蒸汽喷口(4a),所述夹套筒体(2)的上端设有与上冷却水盘管(3)进口相通的进水口(2a),出水口(2c)位于夹套筒体(2)的底端,所述夹套筒体(2)的下端设有与下蒸汽盘管(4)进口相通的蒸汽进口(2b),蒸汽出口(2e)位于夹套筒体(2)上端。
蒸汽从下蒸汽盘管进入,从蒸汽喷口喷出后上升,快速的进行热交换,致使其升温均匀、迅速、无死角。降温改为冷却水从上冷却水盘管的喷水口喷淋,沿釜内壁均匀地流下均匀的进行高效热交换,快速降温,节省水的同时节省蒸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冷却效率更高,更节省水,所述喷水口(3a)的中心线偏离上冷却水盘管(3)的中轴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冷却效率更高,更节省水,所述上冷却水盘管(3)的下侧壁分布有180个喷水口(3),所述喷水口(3a)靠近上冷却水盘管(3)的内侧,所述喷水口(3a)的中心线与上冷却水盘管(3)中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4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加热效率更高,更节省蒸汽,所述蒸汽喷口(4a)的中心线偏离下蒸汽盘管(4)的中轴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加热效率更高,更节省蒸汽,所述下蒸汽盘管(4)的上侧壁分布有180个蒸汽喷口(4a),所述蒸汽喷口(4a)靠近下蒸汽盘管(4)的内侧,所述蒸汽喷口(4a)的中心线与下蒸汽盘管(4)中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4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安装反应釜,所述夹套筒体(2)的腰部设有耳式支架(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加热冷却效率高,节省水和蒸汽,每个单元操作冷却时间缩短40分钟,节水3.5T.节约0.65Mpa饱和蒸汽0.25T。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冷却水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蒸汽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反应釜由反应釜内筒体1、夹套筒体2、上冷却水盘管3、下蒸汽盘管4、耳式支架5等部件组成。所述夹套筒体2套在内筒体1外,所述内筒体1的上端设有减速机、电机、人孔、进料口、回流口、测温口、热电偶等,所述内筒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内筒体1内设有搅拌桨,以上为现有设计,在此不做赘述。关键在于:所述内筒体1和夹套筒体2之间的内筒体1上端的外筒壁上盘绕着上冷却水盘管3,所述上冷却水盘管3的下侧壁上分布有180个喷水口3a,所述喷水口3a靠近上冷却水盘管3的内侧,所述喷水口3a的中心线与上冷却水盘管3中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45度。所述内筒体1和夹套筒体2之间的内筒体1下端的外筒壁上盘绕下蒸汽盘管4,所述下蒸汽盘管4的上侧壁分布有180个蒸汽喷口4a,所述蒸汽喷口4a靠近下蒸汽盘管4的内侧,所述蒸汽喷口4a的中心线与下蒸汽盘管4中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45度。所述夹套筒体2的上端设有与上冷却水盘管3进口相通的进水口2a,出水口2c位于夹套筒体2的底端,所述夹套筒体2的下端设有与下蒸汽盘管4进口相通的蒸汽进口2b,蒸汽出口2e位于夹套筒体2上端。所述夹套筒体2的腰部设有耳式支架5,这样可以方便安装反应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多涂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多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