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555.8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长;陈昆岳;庄克贵;颜海晶;吕良斌;柯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鸿鹏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悬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一般包括有球头座壳、后盖、球座以及球头销,所述后盖固定装配在球头座壳底部形成安装腔,所述球座装配在安装腔底部,球头销位于安装腔内并装配在球座上。现有结构的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存在球头销容易磨损,磨损产生一定间隙时,造成松动,造成球头总成振动等问题,造成球头销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补偿消除磨损间隙,降低汽车的运行及维修费用,以及提高操纵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包括有球头座壳、后盖、球座以及球头销,所述后盖固定装配在球头座壳底部形成安装腔,所述球座和球头销的球头部装配在安装腔内,球头销的球头部装配在球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底部设有用于自动消除间隙的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一端抵在球座底部,调节弹簧的另一端支撑在后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球座浮动设置,有效的消除球头销、球头座壳以及球座磨损后出现的间隙,实现球座与球头销接触可靠,延长球头销的使用寿命,降低汽车的运行及维修费用,同时调节弹簧具有缓冲效果,有效提高操纵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弹簧为碳素钢丝制成的锥形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大端抵在球座上,小端抵在后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弹簧采用碳素钢丝制成,而且采用锥形弹簧设置,调节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盖底部安装有接头式压注油杯,接头式压注油杯伸入安装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位于安装腔内的内部零件,如球座、球头销等各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头座壳与球头销的杆部之间经防尘套连接形成密封,所述防尘套一端固定在球头座壳上,防尘套的另一端套在球头销的杆部;所述防尘套套在杆部一端内圈中嵌套有隔圈,所述隔圈套设置在球头销的杆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套的设置提高了,安装腔内部的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止灰尘杂质落入安装腔内,对各运动部件造成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尘套上开设有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排出安装腔内的空气,避免安装腔内油气混合气体受热膨胀,对防尘套形成破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转向上悬架球头总成,包括有球头座壳1、后盖2、球座3、球头销4、调节弹簧5以及防尘套6;所述后盖2固定装配在球头座壳1底部形成安装腔,所述调节弹簧5、球座3和球头销4的球头部装配在安装腔内,调节弹簧5装配在安装腔底部用于自动消除磨损间隙,球头销4的球头部装配在球座3上,所述调节弹簧5一端抵在球座3底部,调节弹簧5的另一端支撑在后盖2上;所述球头座壳1与球头销4的杆部之间经防尘套6连接形成密封,所述防尘套6一端固定在球头座壳1上,在球头座壳1外壁上开设有安装槽,防尘套6端部嵌装在安装槽内并经固定圈8固定;防尘套6的另一端套在球头销4的杆部,在防尘套6套在杆部一端内圈中嵌套有隔圈9,所述隔圈9套设置在球头销4的杆部上;在防尘套6上开设有通气孔61,通气孔61联通安装腔内部与外界,用于排出安装腔内膨胀的气体。
为进一步提高调节弹簧5的调节能力,所述调节弹簧5为碳素钢丝制成的锥形弹簧,所述调节弹簧5的大端抵在球座3上,小端抵在后盖2上。调节弹簧5采用碳素钢丝制成,而且采用锥形弹簧设置,调节效果更佳。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盖2底部安装有接头式压注油杯7,接头式压注油杯7伸入安装腔内;接头式压注油杯7为位于安装腔内的内部零件,如球座3、球头销4等各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鸿鹏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鸿鹏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