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产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5453.2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辉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产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尤其是一种臭氧产生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调节装置,以及臭氧产生器以及线圈,该调节装置具有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臭氧产生器、线圈;当电源经过控制单元及线圈后,再通电给臭氧产生器,此时臭氧产生器内的臭氧产生管体则产生通电状态,而空气因进入管体内部通道时,受到电极效应,使氧气变成臭氧,进而可借该臭氧中和与分解有害物质。但,由于机壳内部电路板、线圈及臭氧产生管体皆属易产生高热温度的物件,而该高温又往往仅只透过该机壳开设的通风口散热出去,使得内部高温不断地产生,而排出的速度仍不变时,则易导致机体过热,造成其使用年限缩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可促进气流流通及循环,达到散热效果,并可因应需求增加臭氧的供应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其包括:一机壳、一变压装置、一臭氧产生器及一散热器。
机壳具有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机壳开设有数个栅孔,而下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二槽孔,供臭氧产生器穿设。
变压装置容设于机壳的容置空间中,其包含有控制单元及数组线圈组;而该线圈组具有对组的固定板及线圈,该固定板设有数个孔及凸部;该线圈亦设有数个凸部及孔,线圈、孔与固定板的凸部相互对应设置,该线圈、凸部则与固定板的孔相互对应设置。
臭氧产生器容设于该机壳的容置空间中,并与变压装置电性连接;臭氧产生器包含有一中空管体、一设于该中空管体顶部的卡固元件,及一套设于中空管体的导电圈;其中该中空管体具有一进气孔及一出气孔,于中空管体顶端的内缘环设有沟槽,于顶端的外缘则具有定位部;该卡固元件具有卡扣部及定位块,而卡扣部用以与中空管体的沟槽相卡固,使卡固元件连设于中空管体上,该定位块,则用以与中空管体的定位部相对合,以限制、定位卡固元件于中空管体上,而可防止空气溢出。
散热器设置于该机壳的栅孔上,其为一抽风电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可促进气流流通及循环,达到散热效果,并可因应需求增加臭氧的供应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臭氧产生器局部示意图。
图中 1. 机壳 ,2. 变压装置,3. 臭氧产生器 ,4. 散热器,5. 上壳体,6. 下壳体 ,7. 栅孔 ,8. 容置空间,9. 槽孔,10. 控制单元 ,11. 线圈组 ,12. 固定板,13. 线圈,14. 凸部 ,15. 孔 ,16. 中空管体 ,17. 卡固元件 ,18. 导电圈 ,19. 进气孔,20. 出气孔,21. 沟槽 ,22. 定位部 ,23. 卡扣部 ,24. 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其包括:一机壳1,具有一上壳体5及一下壳体6,上机壳1开设有数个栅孔7,而下壳体6具有一容置空间8及二槽孔9,供臭氧产生器3穿设。
一变压装置2,容设于机壳1的容置空间8中,其包含有控制单元10及数组线圈组11。如图2所示,线圈组11具有对组的固定板12及线圈13,该固定板12设有数个孔及凸部(图未显示);该线圈13亦设有数个凸部14及孔15,线圈13、孔15与固定板12的凸部相互对应设置,该线圈13、凸部14则与固定板12的孔相互对应设置。
如图3所示,一臭氧产生器3,容设于该机壳1的容置空间8中,并与该变压装置2电性连接;该臭氧产生器3包含有一中空管体16、一设于该中空管体16顶部的卡固元件17,及一套设于中空管体16的导电圈18;其中该中空管体16具有一进气孔19及一出气孔20,于中空管体16顶端的内缘环设有沟槽21,于顶端的外缘则具有定位部22;该卡固元件17具有卡扣部23及定位块24,而卡扣部23用以与中空管体16的沟槽21相卡固,使卡固元件17连设于中空管体16上,该定位块24,则用以与中空管体16的定位部22相对合,以限制、定位卡固元件17于中空管体16上,而可防止空气溢出。
一散热器4,设置于该机壳1的栅孔7上,其为一抽风电扇。
于实施时,当电源经变压装置2后,再通电给臭氧产生器3,此时中空管体16则产生通电状态,而空气由该进气孔19进入管体时,受到电极效应,使氧气变成臭氧,再将臭氧由出气孔20排出,进而借该臭氧中和与分解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而当臭氧产生装置于运转的同时,其变压装置2及臭氧产生器3将产生高热的温度,此时,则可借散热器4将该高温抽出,并进一步使机壳1内的空气流通,使机壳1内的气流形成流通、循环,而达到散热效果;且该臭氧产生装置,可借变压装置2的线圈组11,由其具有的孔15及凸部14相互对应、卡合,而能使该线圈组11以扩充的方式连接,以因应电压增加,以及臭氧供应量增加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辉,未经黄俊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5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防爆外壳
- 下一篇:多色印刷机的真空吸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