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519.6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念龙;李听团;杨延西;张新雨;毛绍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空气 预热器 热点 传感器 安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利用烟道内的烟气和一二次风道内的空气交替地通过金属受热面来进行热交换,然而由于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的油气沉积在空气预热器的储热元件中,其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发生自燃,引发火灾,故通过检测空气预热器储热元件的温度可以有效的预测火灾的发生。
对于空气预热器热点的检测,基于红外阵列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检测装置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将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径向的横梁上,但是该安装结构只能在机组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传感器的更换、拆装,给生产、安装均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维护更换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在空气预热器储热元件下方,且背靠烟道的一二次风道壁上并排固定有多个传感器安装架;
每个传感器安装架的结构是,传感器安装架是方形筒且一端封口另一端为安装口,安装口密封之后与一二次风道的内壁固定连通,在传感器安装架 内腔中设有安装钢板,安装钢板上表面安装有热点传感器和冷却水管,安装钢板上方对应的传感器安装架壁上开有检测窗口,热点传感器的镜头向上通过检测窗口垂直对准预热器储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其特征还在于,
冷却水管位于热点传感器的两侧。
检测窗口安装有硅透镜。
传感器安装架上壁外表面设置有对向检测窗口的吹气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降低设备成本并且节约安装成本;2)保证了在电厂不停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便捷地进行传感器的维护,提高设备的自动投入率,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的安装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的安装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传感器安装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传感器安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1.烟道,2.空气预热器储热元件,3.传感器安装架,4.一二次风道,5.吹气嘴,6.热点传感器,7.安装口,8.检测窗口,9.冷却水管,10.安装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点传感器安装机构安装位置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即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图),在 空气预热器储热元件2下方,且背靠烟道1的一二次风道4壁上并排垂直固定有多个传感器安装架3;
每个传感器安装架3的结构是,如图3、图4所示是传感器安装机构俯视图和侧视图,(即图4是图3中的A-A截面图),传感器安装架3是方形筒且一端封口另一端为安装口7,安装口7密封之后与一二次风道4的内壁固定连通,在传感器安装架3内腔中设置有(下壁内表面间隔铺设)安装钢板10,安装钢板10上表面安装有热点传感器6和冷却水管9,冷却水管9位于热点传感器6的两侧,安装钢板10上方对应的传感器安装架3壁上开有检测窗口8,检测窗口8安装有硅透镜,热点传感器6的镜头向上通过检测窗口8垂直对准预热器储热元件2,传感器安装架3上壁外表面设置有对向检测窗口8的吹气嘴5。
安装钢板10上固定的冷却水管9用于对传感器环境进行冷却,冷却水管9设置有供水装置,热点传感器6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连接;传感器安装架3上表面安装的吹气嘴5能够对检测窗口8的硅透镜表面起到吹扫清洁的作用,吹气嘴5与供气装置联通。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安装时,先将热点传感器6和冷却水管9固定安装在安装钢板10上,然后在烟道1和一二次风道4之间的隔挡中,通过安装口7将带有热点传感器6和冷却水管9的安装钢板10推入传感器安装架3筒内,最后将安装口7密封,避免了工作人员只能在机组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入烟道1和一二次风道4内工作。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热点传感器6集中固定安装,保证了在电厂不停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便捷地进行传感器的安装、拆卸与更换,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