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床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3357.4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5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新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周希良;徐关寿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用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儿童睡觉时翻下床的床护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儿童睡觉时易动,无论其单独睡还是与父母一起睡,都有可能在睡觉时翻滚下床,这对其睡觉时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因而,父母们都很发愁,生怕孩子睡觉时由于此种情况而造成意外的伤害。为此,有些父母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搬个凳子护在床边,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虽然,此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定的不便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简便、占据空间小、结构简单的床护栏,其专用于保护睡觉时的儿童,以防止儿童翻滚下床而造成意外伤害。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床护栏,包括管架及布套,管架包括上管、下管、侧管及底杆,上管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一根侧管,侧管的下端连接一关节,两关节之间插接下管;两关节各连接一底杆,底杆与侧管相垂直,两底杆朝向相同;上管、下管及两侧管围成矩形状,撑开所述的布套。
优选的,底杆的另一端转动配合一压杆。
优选的,上管由两段插接而成,第一段的端部形成一个插孔;第二段的端部能插入第一段之内;且,第二段的端部设置弹性式定位凸起,插入第一段之内到位后,定位凸起通过第一段的插孔弹出,将第一段与第二段相对定位。
优选的,上管的两端向下折过90度,折弯部呈弧形过渡,折弯段的端部插接侧管的上端。
优选的,侧管的上端部形成一个插孔;上管折弯段的端部能插入侧管之内;且,上管折弯段的端部设置弹性式定位凸起,插入侧管之内到位后,定位凸起通过侧管的插孔弹出,将上管与侧管相对定位。
优选的,侧管的下端插入关节,并转动配合于关节,关节的此插接部朝一侧与外界贯通;关节的插接部侧壁形成卡槽,卡槽延伸至关节的上部;与此相对应的,侧管的下端外部套设滑动式插扣,侧管形成滑槽,插扣的局部置入滑槽并伸入侧管内,与侧管内的弹性件相连,弹性件对插扣具有一个向下的作用下,从而使插扣的局部置入关节的卡槽,侧管不能转动。
优选的,下管由两段插接而成,第一段的端部形成插孔;第二段的端部能插入第一段之内;且,第二段的端部设置弹性式定位凸起,插入第一段之内到位后,定位凸起通过第一段的插孔弹出,将第一段与第二段相对定位。
优选的,关节形成插孔,且于插孔部形成一凸起,与此相对应的,下管的端部能插入关节的插孔,且下管的端部外壁形成一道凹槽,此凹槽延伸至端面。
优选的,关节的下部连接底杆,底杆通过第二关节连接所述的底杆。
优选的,上管、下管及侧管分别外套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床护栏属于儿童用品,其使用简便、占据空间小、结构简单,当儿童睡觉时,将其安置于床边沿,以保护睡觉中的儿童,防止其翻滚下床而造成意外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无尼龙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解图。
图4是图2的B部结构图。
图5是侧管与插扣的配合结构图。
图6是关节与下管的配合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二(无尼龙网布)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三(无尼龙网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床护栏包括管架及尼龙网布7,管架包括上管1、下管2、两侧管3、底杆4、压杆5,上管1由两段即1-A、1-B插接而成,两段的插接结构参见图3,一段1-A的端部形成一个插孔1-A-1;另一段1-B的端部1-B-1直径较小,其能插入段1-A之内,且,该端部1-B-1设置一弹性式定位凸起1-B-2,此定位凸起内顶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其能内缩,失去外力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当此端部1-B-1插入段1-A之内到位后,定位凸起1-B-2通过插孔1-A-1弹出,从而将两段1-A、1-B相对应定位,而形成上管1。
上管1的两端向下折过90度,折弯部呈弧形过渡,折弯段的端部插接侧管3的上端,插接结构与前述上管的两段1-A、1-B的插接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新,未经周伟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33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