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具过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2612.3 | 申请日: | 201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5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连春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1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具 过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茶文化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茶由于独特的营养价值,也是国人的主要饮品之一。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茶具,如茶杯、茶壶等,茶具里面大多带有茶叶过滤网,用于过滤茶叶。对于茶杯来说,使用时需要用力将过滤网取出,然后将茶叶放进去,然后再卡入过滤网。对于经常喝茶的人来说,这个过程需要每天操作,不但时间长了,容易将过滤网拉坏,而且也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具过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茶具过滤结构,包括杯体、上盖和位于杯体内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中部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与杯体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一端为卡位端,卡位端的下方设有第一限位台、上方设有圆弧形的卡位台,过滤网的另一端为翻转端,翻转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边缘距转动轴的距离均小于卡位端距转动轴的距离,所述第二限位台的边缘距转动轴的距离大于等于翻转端距转动轴的距离。
所述杯体为双层的保温杯体。
使用时,按下过滤网的翻转端,则过滤网转动,此时放入或倒出茶叶;然后接下卡位端将该端卡进第一限位台和卡位台之间,将过滤网固定住。所述第二限位台的边缘距转动轴的距离大于翻转端距转动轴的距离,为便于翻转端翻转至杯体内部。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边缘距转动轴的距离均小于卡位端距转动轴的距离,为防止卡位端翻转至杯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具过滤结构结构简单,造型新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过滤网不方便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杯体,2.上盖,3.过滤网,4.转动轴,5.卡位端,6.翻转端,7.第一限位台,8.第二限位台,9.卡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茶杯过滤结构,包括双层的保温杯体1、与杯体1通过螺纹连接的上盖2和位于杯体1内的过滤网3。
所述过滤网3中部设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两端与杯体1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网3的一端为卡位端5,卡位端5的下方设有第一限位台7、上方设有圆弧形的卡位台9。过滤网3的另一端为翻转端6,翻转端6的下方设有第二限位台8;所述第一限位台7和第二限位台8的边缘距转动轴4的距离均小于卡位端5距转动轴4的距离,卡位端5的边缘距第一限位台8边缘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二限位台8的边缘距转动轴4的距离等于翻转端6距转动轴4的距离。
为便于将过滤网取出,旋转轴4的两端卡进杯体1内部的卡槽中(图中未显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连春,未经吴连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2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