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0554.0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9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拥军;荣劲松;吴浩;吴文峰;刘宇峰;蔡祺锋;黎彦;詹文讯;王爱溪;黄国忠;周宇;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篮 悬吊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吊固定机构,尤其涉及应用于斜拉桥悬浇施工的挂篮的悬吊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施工方法比较多,有支架上拼装或者现浇、悬臂拼装、悬臂浇注、顶推和平转等。其中,悬臂浇注施工采用移动式挂篮作为主要的设备,以桥塔为中心,对称地向两边逐段施工,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张拉预应力,再移动至下一个节段的施工。对于某些斜拉索桥梁施工来说,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可能在悬浇施工中不能借助斜拉索辅助,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研发出带悬挂臂的挂篮,通过把悬挂臂悬挂固定于已浇筑边主梁,然后对下一节段的边主梁施工。对于如此大型的悬吊设备,其悬吊固定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
公开号为CN102535338A,公开日为:2012.07.04,发明名称为“挂篮悬吊侧模板”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挂篮悬吊侧模板,包括侧模板和悬挂装置,侧模板上端为悬臂结构,侧模板搁置在轨道梁上,通过轨道梁悬挂于已浇梁段和挂篮前横梁上,左右两块侧模板通过两道精轧螺纹钢进行对拉固定,悬挂装置为Φ36精轧螺纹钢和配套螺母垫板组成,其中,Φ36精轧螺纹钢穿过侧模板,下端通过配套螺母垫板固定在下横梁上,上端通过配套螺母垫板固定在已浇梁段,并通过预紧和张拉,调节侧模板的标高,并使侧模板紧贴于已浇梁段上。本发明为箱梁对称悬臂施工用各种类型挂篮的配套定型钢模板,特别适用于箱梁高度较高、箱梁节段重量较大、侧模板的稳定性要求高、挂篮荷载控制要求苛刻的不利条件。该专利所采用的悬吊固定系统难以实现挂篮系统的竖向调节要求,当挂篮需要移位时会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悬挂固定挂篮且适于移位的悬吊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中悬挂机构、设于已浇筑边主梁上方的第一受力结构、位于第一受力结构上方的第二受力结构及设置于第一受力结构与第二受力结构之间的千斤顶,所述中悬挂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受力结构、千斤顶和第一受力结构的精轧螺纹钢,分别螺接于精轧螺纹钢且旋紧固定于第二受力结构上表面、第一受力结构上表面和已浇筑边主梁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螺母集成。。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螺母集成分别由一螺母及一垫片组成,所述垫片为正方形。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受力结构和第二受力结构为箱形构件,该箱形构件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箱形构件具有从左至右贯通的内腔。这样的结构既能保证压力的承受,又可减轻整体重量,还可以利用该内腔作为操作工具的收纳空间。
所述第一受力结构下表面与已浇筑边主梁形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一保护垫片,以保护已浇筑边主梁的表面免受到过度压迫。
本实用新型是把挂篮悬挂固定于已浇筑边主梁上的悬吊固定装置,其设置有精轧螺纹钢,并使第一受力结构、第二受力结构分别通过螺母集成固定锁紧,通过设置于第一、第二受力结构的千斤顶进行顶升或复位固定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减小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使挂篮施工工艺适应性强,保证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挂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悬吊固定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悬挂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螺母集成的俯向示意图。
图5是挂篮浇筑完一个标准节段到行走至浇筑下一个标准节段位置时的工序流程图。
其中,第一横梁-1 主纵梁-2 第一挂臂-3 第二挂臂-4 第二横梁-5 悬吊固定装置-6 中悬挂机构-6.10 精轧螺纹钢-6.11 第一螺母-6.12 第一垫片 6.13 第二螺母-6.14 第二垫片-6.15 第三垫片-6.16 第三螺母-6.17 第二受力结构-6.20 第一受力结构-6.30 千斤顶-6.40 行走系统-7 边主梁模板系统-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现将沿桥梁方向称为沿桥向或纵向,横桥梁方向称为横桥向或横向。定义施工前进方向为前,而相反方向为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0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复使用的卫生筷子
- 下一篇:一种饮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