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炭化木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0319.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联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联合 |
主分类号: | B27M1/06 | 分类号: | B27M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炭化 机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材加工机器,特别涉及一种微波炭化木机器。
(二)背景技术
炭化木是经过炭化处理的木材,具有防腐及抗生物侵袭的优点其含水率低、不易吸水、材质稳定、不变形、完全脱脂不溢脂、隔热性能好、施工简单、涂刷方便、无特殊气味,能吸附甲醛,是理想的室内及桑拿浴室材料,成为卫浴装饰新的流行趋势;其防腐烂、抗虫蛀、抗变形开裂、不变色、耐高温的性能也成为户外景观的理想材料。传统的炭化方法一般是先将木材软化,再进行干燥,最后再用热压机或过热蒸汽等对木材进行炭化处理,一般需要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炭化,传统的炭化方法一般只能对木材的表面进行炭化,炭化不均匀,木材内的水分不均衡,导致炭化木的颜色也不均匀,影响了成品的质量和美观。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方便实用、节省能源、省时省力、炭化速度快、效率高、炭化均匀的微波炭化木机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波炭化木机器,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中部的沿物料传送方向前后开放设置的屏蔽壳,在屏蔽壳内设有微波谐振腔,沿物料传送方向在微波谐振腔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腔门,在微波谐振腔内部的左右两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微波发生器,微波发生器与位于屏蔽壳外壁上的控制系统相连接;在微波谐振腔内设有筒状真空腔,筒状真空腔与设于机架上的真空泵相连,沿物料传送方向在筒状真空腔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的内腔门,在筒状真空腔的一侧腔壁上设有一放气阀,放气阀与控制系统相连接;在机架上设有穿过筒状真空腔的物料传送平台,所述物料传送平台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首尾相接的位于微波谐振腔前方的进料传送带、位于筒状真空腔内部的滚动托架和位于微波谐振腔后方的出料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微波炭化木机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方便实用,节省能源,省时省力,利用微波对木材进行炭化处理,炭化速度快,效率高,一般3-4个小时就能完成炭化,木材炭化均匀,制作出的木材家具等产品不变形、不开裂、不变色,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屏蔽壳,3微波谐振腔,4滚动托架,5外腔门,6微波发生器,7控制系统,8进料传送带,9出料传送带,10筒状真空腔,11真空泵,12内腔门,13放气阀。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例包括机架1和设于机架1中部的沿物料传送方向前后开放设置的屏蔽壳2,在屏蔽壳2内设有微波谐振腔3,沿物料传送方向在微波谐振腔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外腔门5,在微波谐振腔3内部的左右两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微波发生器6,微波发生器6与位于屏蔽壳2外壁上的控制系统7相连接;在微波谐振腔6内设有筒状真空腔10,筒状真空腔10与设于机架1上的真空泵11相连,沿物料传送方向在筒状真空腔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的内腔门12,在筒状真空腔10的一侧腔壁上设有一放气阀13,放气阀13与控制系统7相连接;在机架1上设有穿过筒状真空腔10的物料传送平台,物料传送平台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首尾相接的位于微波谐振腔3前方的进料传送带8、位于筒状真空腔10内部的滚动托架4和位于微波谐振腔3后方的出料传送带9。
使用时,将木材摞好放于进料传送带8上,打开微波谐振腔3前方的外腔门5和筒状真空腔10前方的内腔门12,通过进料传送带8将木材传送到筒状真空腔10内部的滚动托架4上,关闭该内腔门12和该外腔门5,利用真空泵11将筒状真空腔10内抽成真空,防止木材由于温度过高而自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7来控制微波发生器6的开启时间,利用微波和真空同步对木材进行炭化处理,到时间后,将微波发生器6关闭,操作控制系统7打开放气阀13,恢复筒状真空腔10内的压力,然后再开启筒状真空腔10后方的内腔门12和微波谐振腔3后方的外腔门5,最后将炭化好的木材经滚动托架4传送到出料传送带9上,再由出料传送带9传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联合,未经刘联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0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刮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塞垫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