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式智能电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545.X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新;曹祎;杜卫华;俞磊;沈滢;李蕊;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0 | 分类号: | G01R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智能 电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式智能电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伴随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兴起的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让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质的变化,其中也包括电力系统,“反窃电”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的整个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窃电技术在网络还未普及的时期,拥有窃电技术的人员多为从事电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或电力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学员,窃电技术的传递大多通过“口耳相传”或“专业教学”来完成,普通个人很难接触的到此类技术,窃电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懂电表原理的人员是很难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通,极大的丰富了各类技术的传播途径、提升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人群,这其中也包含窃电技术,在当前只要能够接入网络,通过百度及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窃电”的相关查询,则可在零点几秒内获得数百万条的相关信息,其中便包含了“窃电”的原理、技术及设备等信息,让很大一部分人群都可以深入的了解电表原理;另外更有大量专门就窃电进行研究的论坛存在,详细的探讨窃电的手法及相关设备,这无形中让拥有窃电能力的人群大大增加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非技术性损失占全球电力损失的1%,其中最主要的损失来自于窃电损失,而居民窃电用户为窃电主体,部分国家窃电量的损失远远超过在输电和配电领域的技术损失。以印度为例,印度174GW(10亿瓦)的年发电量中,约三分之一不是被窃就是在输配电过程中流失。据德勤顾问公司(DeloitteLLP)分析师2010年报告,印度电力流失率32%冠于全球。印度因民众偷电而损失的电量,足供美国加州1年所需,印度电力公司也因此每年减少160亿美元进帐,更波及印度经济产值下滑1.2%。但窃电问题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美国相关研究表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居民窃电用户及商业窃电用户都有显著增加,以美国电力一家公司为例,其2009年1-2月份共查获了违法盗窃用户3196例,较2008年跃升27%,而据有关部门报道2008年美国全年的窃电损失估算大约有60亿美元。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加拿大、芬兰、法国等发达国家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子式智能电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式智能电表,包括外壳、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能采样器、A/D转换器、模拟控制开关、单片机、通信接口和显示屏,所述的接线端子内置于外壳内,所述的电能采样器依次连接A/D转换器、模拟控制开关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连接通信接口和显示屏。
所述的外壳由上表盖和下表盖组成,所述的上表盖和下表盖通过螺钉紧固,其中上表盖上打有铅封螺钉并铅封。
所述的外壳设有屏蔽和抗干扰涂层。
使用时,先通过对用户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实时采样,对采样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输出,最后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控制,把脉冲显示为用电量并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智能电表上采用了接线端子内置的设置方法,即把接线端子封在整个表壳内,并加强了外壳结构,使电表难以被打开,或打开表后有明显痕迹,并有永久性记录。同时,采用屏蔽和抗干扰性强的电子元件,并具有异常接线检测能力。所以目前智能电表具有反反向窃电、火线短路窃电、强磁场窃电等多种反窃电功能,这些都是感应式电表所不具备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式智能电表,包括外壳1、接线端子2,还包括电能采样器3、A/D转换器4、模拟控制开关5、单片机6、通信接口7和显示屏8,所述的接线端子2内置于外壳1内,所述的电能采样器3依次连接A/D转换器4、模拟控制开关5和单片机6,单片机6分别连接通信接口7和显示屏8。
所述的外壳1由上表盖和下表盖组成,所述的上表盖和下表盖通过螺钉紧固,其中上表盖上打有铅封螺钉11并铅封。
所述的外壳设有屏蔽和抗干扰涂层。
使用时,先通过对用户供电电压和电流的实时采样,对采样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输出,最后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控制,把脉冲显示为用电量并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5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