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次风单层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200.4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龚留升;周旭;苏虎;郭强;郑兴胜;周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L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钱成岑 |
地址: | 6430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单层 布置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CFB锅炉设计中,常规单炉膛CFB锅炉二次风配风,一般采用沿炉膛不同标高分两层加入炉膛的布置设计方式。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方向发展,炉膛断面截面积不断增大,二次风刚性不够、穿透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二次风穿透能力不足,使炉膛中部的燃料(煤)燃烧需要的空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一方面导致锅炉底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偏高,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另一方面由于燃料和空气得不到很好的混合,炉膛内部氧量分配不均,局部氧浓度过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过程中面临二次风穿透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炉膛内部氧浓度分配不均,氧量分布在二次风风口出现相对富氧区而在二次风穿透不到的炉膛中心则形成缺氧区,这直接导致锅炉底渣含碳量和飞灰含碳量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二次风单层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入炉二次风刚性更强,穿透能力更强,炉膛配风更合理、更均匀,能更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二次风单层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设于炉膛拐点以下的二次风入炉进风口,所述二次风入炉进风口单层设置,且风口开口高度与宽度比例为1.2~2.6。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二次风入炉进风口为腰圆型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将常规CFB锅炉两层二次风布置方式改为二次风单层结构设计,同时对二次风入炉进风口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增高的腰圆型或矩形进风口。一方面在流通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单个进风口风量更大,有利于提高二次风刚性,使其穿透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增高的腰圆型或矩形进风口可以使二次风气流抗炉膛上升烟气的干扰能力更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二次风穿透力。同时,有效提高二次风穿透能力,相对更好地强化了燃料和空气混合。采用本专利,可以使二次风送入点下部密相区更大区域为富燃料区,形成还原型气氛,并且炉膛上部氧量分布也相对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同时也可以满足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可以保证炉膛中心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需要的氧气得到及时补充,锅炉的配风更加合理,降低飞灰和底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2、使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满足要求,甚至更低;
3、系统结构得到简化,电厂系统布置得到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腰圆型二次风入炉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矩形二次风入炉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炉膛,2为拐点,3为富燃料区,4为风室,5为二次风入炉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二次风单层布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设于炉膛1拐点2以下的二次风入炉进风口5,二次风入炉进风口5单层设置,且风口开口高度L与宽度W比例L:W为1.2~2.6。作为优选方式,二次风入炉进风口5为腰圆型(如图3所示)或矩形(如图4所示)。
本专利通过提高入炉二次风的刚性,使二次风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在污染物排放满足要求、甚至排放更低的情况下,使CFB锅炉具有更好的燃烧性能。本专利可以通过常规结构设计调整,在炉膛水冷壁对应位置进行弯管,即可预留出炉膛二次风入炉进风口5。沿炉膛深度方向二次风入炉进风口5个数,可根据二次风总风量及二次风入炉速度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蒸菌炉中的炉门装置
- 下一篇:侧送生物颗粒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