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总配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7078.7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7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蔡萧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配线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总配线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接入网建设已经迎来了以FTTX为主的光纤接入时代,大量接入光缆汇聚至OLT、传输、数据等不同机房,机房内的光缆成端数量不断增加,光跳纤的数量也日益增大,对光跳纤的管理及灵活调度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但受传统ODF架自身跳纤管理能力、可扩展性的限制,主要造成以下几方面问题:
1.管理混乱
现有进局光缆分布在各个专业机房,且都设置有ODF光配线架,多数业务都需要2个以上专业机房跳纤才能实现,机房之间光缆用量较大,走线及跳纤混乱,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不便于调度和维护。
2.界限不清
传统的ODF架“小而全”的布局结构,模糊了建设和维护的界面,容易造成跳纤的反复缠绕,不利于灵活调度,不适合更大容量的建设。
3.层次不清
接入层光缆和中继层光缆成端在同一ODF架内,接入层光缆的频繁施工、维护不能保障中继层光缆安全性,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走线空间大、走线方便、线 路清晰、便于管理和使用的熔配分离式光纤总配线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机架本体,机架本体的正面从上到下设有若干工作单元,单个工作单元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光缆引入固定装置、光缆熔接配线单元、光纤存储单元、过线理线单元,机架本体的背面从上到下设有若干与工作单元配合的调度成端单元,机架本体上每个工作单元及每个调度成端单元下方都设有水平走线槽,且机架本体前后两面上的水平走线槽通过设在机架本体上的侧走线槽相连接。
所述光纤存储单元为抽拉式的一体化光纤存储单元。
所述调度成端单元包括翻转式配线面板,翻转式配线面板包括设置在机架本体上的翻转支架以及活动设置在翻转支架上的配线面板。
所述配线面板还设有标签袋。
所述机架本体外设有门及若干卡扣结构的侧板,侧板上设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机架本体正面的最左端设置了若干光缆引入固定装置,光缆引入装置由传统的上下进缆操作改为侧边进缆操作,光缆可在机架本体背面走线,操作时掏出光缆在光纤总配线架正面进行操作,充分利用了光纤总配线架背面的空间;而且多个分离式的光缆引入固定装置代替原本整体单一的光缆引入单元,操作更加方便,走线更加清晰,更大的释放了光纤总配线架正面空间,给光纤总配线架内光跳线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走线存储空间。
由于设置了抽拉式的一体化光纤存储单元,对每个熔接盘成端的跳线进行 一对一的单独存储管理,同时可收纳光跳线接头,避免跳纤存储过程中的散乱,且光纤走线过程不受力,走线清晰,无冗余光纤外露影响美观,管理简单方便,优化了光纤的存储方式。
由于设置了水平走线槽及侧走线槽,使光纤总配线架具备水平、垂直、前后走纤通道,便于大容量跳纤维护、管理及扩容,灵活性大大提高。
翻转式配线面板的运用为光纤和设备的连接调度和统筹管理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模式和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
由于侧板采用挂扣方式安装,且中间位置设有拉手,光纤总配线架使用时,通过挂扣式的安装方式装卸侧板,方便了装卸的过程,拉手装置进一步保证了人工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式配线面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式配线面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并架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靠背并架方式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1.机架本体,2.光缆引入固定装置,3.光缆熔接配线单元,4.光纤存储单元,5.过线理线单元,6.调度成端单元,7.水平走线槽,8.侧走线槽,9.翻转式配线面板,91.翻转支架,92.配线面板,93.标签袋,10.门,11.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7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