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阻滤波器及双频合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190.7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卢椿荣;张志浩;邸英杰;何涛;昌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1P1/2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阻滤波器 双频 合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中的滤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带阻滤波器及双频合路器。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追求资源共享,系统成本低、器件体积和重量小,多个系统、多个频段共用一个天馈系统的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多系统、多频段的分合路技术的改进也成为通信技术发展当中的重要部分。
业内提出一种合路器内部设置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合路来实现不同频段信号的分合路,如CN201450088U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800-2200MHz和2400-2500MHz频段信号的合路,但带阻滤波器采用了7个谐振子来实现,造成合路器内部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插入损耗大,以及安装难等问题,而且该带阻滤波器还需要设置调节螺杆来调节带阻滤波器的回波,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安装难、成本高、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良好的带外抑制,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和插入损耗小的带阻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良好的带外抑制,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和插入损耗小的双频合路器。
一种带阻滤波器,在腔体内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带和若干谐振子,所述导带两端分别与连接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子之间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上设置有通孔供所述导带穿过。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隔墙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
一种双频合路器,在腔体内设置有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带和若干谐振子,所述导带两端分别与一连接端口和公共端口连接;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一端与另一连接端口连接,另一端靠近公共端口;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若干依次耦合的谐振腔,每个谐振腔内设置有谐振柱,靠近公共端口的所述谐振腔的谐振柱与所述导带直接耦合;所述谐振子之间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上设置有通孔供导带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带阻滤波器的两个所述隔墙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带阻滤波器通过导带与谐振子电容耦合,产生传输零点,并且各个谐振子之间采用隔墙完全隔离,只留下通孔供导带通过,隔离效果好,带外抑制良好。
2、带阻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良好,仅需要5个谐振子即可在2400-2500MHz频段信号实现80dB的抑制,体积小,成本低。
3、由于带阻滤波器中的谐振子的数量少,插入损耗低。
4、双频合路器的输出信号过渡带窄,并且可以在带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较强抑制,可以满足窄过渡带和高抑制要求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频合路器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频合路器的带阻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双频合路器的原理框图。一种双频合路器,在外观上,包括相盖合的腔体1和盖板,如图1所示,腔体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口I、II,用于提供信号输入的物理接口;腔体1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公共端口,用于提供信号输出的物理接口。
在腔体内部设置有一带通滤波器和一带阻滤波器3,带通滤波器的一端与连接端口I连接,另外一端靠近公共端口;带阻滤波器3的一端与连接端口II连接,另外一端与公共端口连接。信号通过连接端口I输入带通滤波器,该带通滤波器通过窄频信号,抑制了相对宽频信号;信号通过连接端口II输入带阻滤波器3,该带阻滤波器3通过相对宽频信号,抑制了窄频信号,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3所通过的信号合路后从公共端口输出。
图2为带阻滤波器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带阻滤波器3包括5个谐振子33和一导带31,每个谐振子33之间均设置有隔墙32,除靠近连接端口II和公共端口的首尾两个谐振子33外,中间的每个谐振子33均被隔墙32完全隔离起来而具有独立的封闭的空间,这样可以保证各个谐振子33之间的信号不会因泄露而相互干扰,隔离效果好并且起到良好的带外抑制效果。每个隔墙32上设置有供导带31穿过的通孔,通孔的横截面与导带31的横截面相同,导带31穿过隔墙32上的通孔,横跨在腔体内,即导带31与各个谐振子33相互垂直,导带31的一端焊接在连接端口II上,导带31的另一端焊接在公共端口上,此处如果焊接工艺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增加支撑件来支撑导带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天线面快速锁紧搭扣
- 下一篇:一种具有哑铃带隙结构的带通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