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节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2057.6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信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效率高的新型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是生活、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的换热设备,其是通过煤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水进行热交换,以提供高温蒸汽或热水为目的。目前的燃煤锅炉普遍存在煤利用率低,排放烟气污染性强等缺点,加快了煤炭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恶化。究其原因主要为:煤炭在炉膛内未充分燃烧,部分能量未转化为热能;高温烟气向上快速游走,与水层接触面积小且时间短,烟气携带大量余热由烟道排出。有些节能锅炉适当增加了换热面积如水管锅炉,但煤炭燃烧、烟气留滞时间未发生改变,因此节能效果并不理想,其也未能解决排放烟气的污染性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炭利用效率高,排放烟气污染性小的新型节能锅炉。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节能锅炉,在锅壳内设有炉胆,锅壳与炉胆之间空间为水夹层,炉胆底部设有炉排,炉排向下至锅壳底部为燃烧室;锅壳上设有与水夹层相通的出水口、回水口、排污口,与炉胆相通的炉门、送风口,以及与燃烧室相通的清灰门,其特征在于:水夹层底部通过管板与燃烧室密闭隔离,管板上方焊接有若干五回程烟火管,五回程烟火管下端与燃烧室相通,上端在水夹层内上下弯折五次后在烟箱汇集,锅壳外设有与烟箱相通的烟气出口,烟气出口外端与烟筒连接;燃烧室内采用负压反烧方式,即煤炭由下至上逐层燃烧。
为保证炉胆内空气供给均匀,锅壳上设有多个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风管相连,风管上设有调节阀,其中一风口通过法兰与风机相连。
烟气出口相连的烟筒为射流式烟筒,所述的射流式烟筒包括一前端圆滑收缩的扩压管,扩压管前端连接排烟管,尾端设有连接风机的空气进管,侧壁设有用于连接烟气出口的烟气进管。
容量0.7吨以上的锅炉排量较大,为防止烟气中的固态粉尘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烟筒的末端深入到脱硫水槽的水溶液内,脱硫水槽内盛放有含生石灰10%、氢氧化钠10%的水溶液,排烟管上设有引风机,脱硫水槽上方设有烟气排放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控温系统,水夹层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送风口相连的风机与电脑相连,当低于设定温度时,风机加速运转,反之降速,以保证水温和设定温度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空气通过多个送风口进入炉胆,与炉排处的燃煤充分接触,使煤炭燃烧更加充分;采用反烧原理和五回程烟火管,增加了高温烟气的行程和换热面积,高温烟气可在五回程烟火管内进一步燃烧,提高煤炭的燃烧率,并且,并充分与水夹层进行换热,以此来及降低排放烟气携带热量;烟筒末端设有除尘脱硫水槽,将排放烟气中携带的灰尘及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到达低污染排放;锅炉可通过电脑控制,水温容易调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热效率高、污染性低、容易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炉门所在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烟气出口所在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射流式烟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射流式烟筒与除尘脱硫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6为五回程烟火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双燃烧室的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灰门,2、烟气出口,3、锅壳,4、吊耳,5、出水口,6、回水口,7、排污口,8、炉门,9、风管,10、调节阀,11、送风口,12、炉胆,13、五回程烟火管,14、水夹层,15、管板,16、炉排,17、空气进管,18、扩压管,19、烟气进管,20、排烟管,21、弯管,22、脱硫水槽,23、燃烧室,24引风机,25、烟气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3、6所示,锅壳3内设有炉胆12,炉胆12底部设有炉排16,炉 排16向下至锅壳3底部为燃烧室23,锅壳3内剩余空间为水夹层14;水夹层14底部通过焊接在锅壳3内壁上的管板15与燃烧室23密闭隔离;管板15上方焊接有若干五回程烟火管13,五回程烟火管13下端与燃烧室23相通,上端在水夹层14内上下弯折五次后在烟箱汇集。
参看附图1、2、3所示,锅壳3上设有与水夹层14相通的位于顶部的出水口5、位于下部的回水口6、位于水夹层14底部的排污口7,与炉胆12相通的上下两个炉门8、靠近炉排16上方位置的送风口11,以及与燃烧室23相通的前、后两个清灰门1,与烟箱相通的烟气出口2;为方便锅炉移动,锅壳3顶部还设有两吊耳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信,未经王忠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2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