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石墨电极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2019.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朱小海;郝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石墨电极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电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石墨电极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电极在矿热电炉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电极密封装置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其结构简单,电极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较大,达不到密封的效果,导致电炉烟气大量外溢影响冶炼环境,增加电极消耗量,电炉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石墨电极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石墨电极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套和输气装置,所述密封套为环状结构,密封套套设于石墨电极上,密封套内部设有环形空腔,密封套内壁一段与石墨电极外壁通过柔性密封材料紧配合连接,密封套内壁其余部分与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输气装置与密封套内壁和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的空隙连通。
所述密封套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压紧固定盖、压紧套和水冷框架,所述水冷框架为中空的环状腔体结构,水冷框架的内壁上设有隔热耐火材料层,隔热耐火材料层与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留有空隙,隔热耐火材料层的上端通过压紧套压紧,压紧套与石墨电极外壁之间通过柔性密封材料紧配合连接。
所述输气装置包括充气气囊和与充气气囊连通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与密封套内壁和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的空隙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阻止粉尘烟气外溢,保护炉前工作环境;
(2)保持电炉冶炼工况环境,有利于电炉持续冶炼生产;
(3)密封效果良好,降低高温区电极消耗;
(4)节约能耗,可提高电炉热效率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紧固定盖、2-压紧套、3-水冷框架、4-充气气囊、5-隔热耐火材料层、6-柔性密封材料层、7-进气口、8-输气管道、9-石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新型的石墨电极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套和输气装置,所述密封套为环状结构,密封套套设于石墨电极9上,密封套内部设有环形空腔,密封套内壁一段与石墨电极9外壁通过柔性密封材料紧配合连接,密封套内壁其余部分与石墨电极9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输气装置与密封套内壁和石墨电极9外壁之间的空隙连通。
所述密封套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压紧固定盖1、压紧套2和水冷框架3,所述水冷框架3为中空的环状腔体结构,水冷框架3的内壁上设有隔热耐火材料层,隔热耐火材料层与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留有空隙,隔热耐火材料层的上端通过压紧套2压紧,压紧套2与石墨电极外壁之间通过柔性密封材料层6紧配合连接。
所述输气装置包括充气气囊4和与充气气囊4连通的输气管道8,所述输气管道8与密封套内壁和石墨电极外壁之间的空隙连通。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如附图所示。图中件(3)为水冷框架结构,水冷框架分为上、下两层水套,在水冷框架结构下支座设计为条形孔结构,保证电极在极心圆上的调整时,整个密封装置可以随着电极调整。充气气囊4固定在水冷框架3的外壁上,输气管道8与水冷框架3柔性密封连接。压紧套2用作调整压紧隔热耐火材料层5,同时作为柔性密封材料层6的下固定支座。压紧固定盖1用于压紧柔性密封材料层6,在电极上下动作时,防止柔性密封材料层6窜动,使之与电极充分接触,阻止炉内烟气外泄。氮气通过进气口7送入充气气囊4中,通过输气管道8,使石墨电极9与隔热耐火材料层5之间形成环形气柱,抑制炉内粉尘烟气外泄。此密封装置特点新颖,较为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2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冷却器
- 下一篇:煅烧添加料用氧化锆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