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力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1967.2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林达福;欧阳树华;程志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芳;徐关寿 |
地址: | 3120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包括锅体、设置于锅体内的内锅、锅盖组件(包括内锅盖和外盖等部件)、控制电发热装置的开关装置、按键装置、止开杆、排气阀、密封件、上压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微处理器装置、微处理器装置分别接收按键装置及上压检测装置的信号、并将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入至开关装置控制的电发热装置。
止开阀的作用是使电压力锅安全开合盖,在锅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止开杆因压力上浮,通过联动结构使锅盖卡住不能旋转,以使有压力下不能打开锅盖,保证用户的安全。目前行业里带内锅盖的方煲其止开杆和排气阀通常设置于同一区域,锅盖内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顶部与锅盖组件内的上盖密封配合、底部与内锅盖密封配合,止开杆与排气阀设置于该密封圈形成的密封区域内,外盖上设有排气口,蒸汽经排气阀由排气口向外排出。这种电压力锅的缺点在于:止开杆与排气阀位于同一个密封区域内,如果排气阀失效或者出现异常操作排气,很多食物残渣会跟随蒸汽进入到密封区域内,容易发生食物残渣进入止开杆中,使止开杆发生粘连,使止开杆卡住无法正常工作,造成锅盖无法开启或者锅内无法上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压力锅的排气阀与止开杆处于同一密封区域内,食物残渣进入密封区域容易使止开杆失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食物残渣进入止开杆的电压力锅。
电压力锅,包括锅体、设置于锅体内的内锅、设置在内锅上的内盖、与锅体连接的外盖和对内锅加热的电发热装置,内盖和外盖组合形成的锅盖;所述锅盖内设有止开杆、排气阀和密封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将所述止开杆和排气阀分开形成止开区域和排气区域,止开区域与排气区域相互独立。
第一种密封件的结构如下:密封件包括环形的圈体和将圈体包围的区域分隔为排气区域和止开区域的隔离筋。圈体呈椭圆形,在俯视方向上隔离筋为圈体的短弦长或者短半径。隔离筋的顶部与外盖密封接触,底部与内盖密封接触。
第二种密封件的结构如下:密封件包括包围排气阀以形成排气区域的排气密封圈和包围止开杆以形成止开区域的止开密封圈。
第三种密封件的结构如下:密封件包括包围排气阀和止开杆的第一密封圈和仅包围排气阀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内。此时,第二密封圈围成的区域为单独的排气区域或止开区域,使两区域相互隔离。
本实用新型中,止开区域与排气区域为相互独立的密封区域,即使排气阀发生故障,食物残渣也被限制在排气区域内而无法进入止开杆内,避免止开杆被食物残渣你粘连而失效,保障止开杆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第一种密封件时的锅盖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采用第二种密封件时的锅盖示意图。
图4是采用第三种密封件时的锅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电压力锅,包括锅体、设置于锅体内的内锅、设置在内锅上的内盖1、与锅体连接的外盖2和对内锅加热的电发热装置,内盖1和外盖2组合形成的锅盖;所述锅盖内设有止开杆3、排气阀4和密封件;密封件形成包围止开杆3的止开区域A和包围排气阀4的排气区域B,止开区域A与排气区域B相互独立。安全阀6位于排气区域内。此外密封件也可以直接将止开杆3和排气阀4隔开,止开区域A与排气区域B相互独立。密封件可以设置在外盖2上或内盖1上。
如图1、2所示:密封件包括环形的圈体5A和将圈体5A包围的区域分隔为排气区域B和止开区域A的隔离筋5B。圈体5A呈椭圆形,在俯视方向上隔离筋5B为圈体5A的短弦长或者短半径。隔离筋5B的顶部与外盖2密封接触,底部与内盖1密封接触。
本实施例中,利用隔离筋5B将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一分为二,实现止开区域A与排气区域B的独立设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止开区域A与排气区域B互独立的好处在于:即使排气阀4发生故障,食物残渣也被限制在排气区域B内而无法进入止开杆3内,保障止开杆3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密封件的结构不同,除密封件以外的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来说:密封件包括包围排气阀4以形成排气区域B的排气密封圈5C和包围止开杆3以形成止开区域A的止开密封圈5D,如图4所示。排气密封圈5C和止开密封圈5D为相互独立的密封圈,从而能够形成相互独立的排气区域B和止开区域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1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