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1379.9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5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海;王志龙;付成云;陆振岳;乐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4 | 分类号: | B07B7/04;B07B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料粗 颗粒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料气力输送中,对粉料粗颗粒进行分离过滤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外购细粉状生产物料与实际生产要求的存在差距,物料中含有大量粗颗粒物质,对后续生产工序中的旋转设备会造成卡涩、磨损等影响。如果对物料单独进行粗细粉分离,不仅费时、费力和而且需要合适的场地。例如在能源公司脱硫装置中,原材料采用粒度<1mm的生石灰粉原料,并通过气力输送方式送至物料储备仓中。在购进的生石灰原料中,往往存在粒径>1mm,甚至含有粒径大于10mm以上的大颗粒杂质。这些大颗粒杂质进入系统后,特别是后工序旋转设备中,容易产生卡涩和严重的磨损。例如脱硫岛旋转给料器、螺旋给料机、消化器等往往因此而产生抢修作业。因此如果能将粗颗粒杂质通过过滤装置过滤掉,就能很好地解决掉旋转设备卡涩和磨损的问题。在过滤装置中如果采用滤网或折相板来滤除这些大颗粒杂,由于输送的物质是固态,且输送是通过气力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滤网堵塞或击穿,而折相板由于大颗粒杂质高压冲击,使其折相板损毁,造成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高,且输送阻力大、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在气力输送中对粉状物料进行粗细粉分离或杂质分离。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筒体,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上部连接与其同轴的撞击圆筒,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上设置有细粉料进口和细粉料出口,所述的细粉料进口和所述的细粉料出口位于所述的撞击圆筒的两侧,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下部设置有粗颗粒杂质出口,所述的分离器筒体底部连接流化床,所述的流化床连接流化气室。
所述的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所述的撞击圆筒的外径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2~3倍,所述的撞击圆筒的深度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3~4倍;所述的分离器筒体内径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3~4倍,所述的分离器筒体的顶部至所述的流化床的距离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6倍以上。
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将分离器筒体采用粗管径和立式深度设计,大大提高了通流面积,而减少气固两相流在分离器内的流速。
2.本实用新型将撞击筒由板式设计为圆筒式,具有导流作用,可大大改善气粉两相流的气流工况。底部安装设计了粉尘流化装置,防止细颗粒粉尘沉降而堵塞。底部安装了放料口可定期将筒内大颗粒物料进行清理,维护简单。
3.本实用新型流化床后流化风流速一般控制在4m/s左右,气源压力0.4MPa以上,通过控制流量控制流化床后流速。可在现场通过打开过滤筒顶部后观察流化风效果,以细粉料被吹浮起,而粗颗粒料保持沉降为要求,至到调试满足要求后记录调节阀开度。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导流效果好,气流阻力低,不易堵塞,与不安装该装置相较进出口基本无阻力压差,过滤效果好。在同样出力下,颗粒粒度<1mm的基本可以进行过滤。由于底部装有流化装置,因此不会产生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分离器筒体;2、撞击圆筒;3、细粉料进口;4、细粉料出口;5、粗颗粒杂质出口;6、流化床;7、流化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器筒体1,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上部连接与其同轴的撞击圆筒2,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上设置有细粉料进口3和细粉料出口4,所述的细粉料进口和所述的细粉料出口位于所述的撞击圆筒的两侧,所述的分离器筒体下部设置有粗颗粒杂质出口5,所述的分离器筒体底部连接流化床6,所述的流化床连接流化气室7。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粉料粗颗粒分离装置,所述的撞击圆筒的外径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2~3倍,所述的撞击圆筒的深度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3~4倍;所述的分离器筒体内径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3~4倍,所述的分离器筒体的顶部至所述的流化床的距离为所述的细粉料进口的管径的6倍以上。各个管道之间合理的内径设计保证通流面积及降低气固两相的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1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