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综合脑电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1338.X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4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俊;葛卓琛;潘子艺;林成凡;张润静;刘乃安;张家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俊;葛卓琛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4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综合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便携式脑电心电检测和实时管理分析的方法,可用于便携式脑电心电检测,实时外界环境监测,用于研究分析,健康管理,教育教学,监护康复等场合,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综合脑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脑电波检测是近几年来较为新颖的应用于医疗专业的一种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监护康复的场合。例如:在治疗产妇抑郁上,经常采用脑电波检测以辅助心理治疗,起到良好的手段,并且在市场中有一定的应用数量。又例如:在治疗智障人士癫痫的应用中,脑电波用来检测患者癫痫的程度,从而确定药量和用药的方法。然而,虽然脑电波被广泛应用于专业领域,但是现有的专业脑电检测仪器往往是大型设备,包括一个独立运行的大型主机,硬件辅助设备和一个个由多个脑电极组成的头盔或帽子。同时,运行和操作,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头盔或者帽子由多根信号线与主机通信。作为一种大型的专业设备,很难由普通消费者来操控,并且佩戴者只能在指定小范围位置活动,很多时候无法重现复杂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或者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脑电将来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操控,反馈等多种用途当中,应用领域更可拓展至教育,科研,检测监护等更广泛的领域,很显然,上面描述的专业大型脑电检测器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就需要一种便携的脑电检测设备,既能够实时监测脑电心电等生理数据,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外界对于用户的刺激,以便研究人员研究,并提供一整套的民用应用和技术分享平台。与此同时,现有的专业检测设备缺少良好的实时上传下载机制,对于检测数据很难进行实时分享,管理,分析。就需要有一套系统,融合了云计算,云分享和智能终端的实时更新当前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实时分析,实时共享,并且提供脑电波的趣味应用等功能,并兼顾专业用途和民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综合脑电检测装置,它是通过头带实时监控检测用户的脑电心电参数和周围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智能手机终端,最后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与后台云计算服务器进行通信来实现资料的上传和下载,后台云计算服务器负责保存和处理实时数据并提供资料的分享和用户互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后台云计算服务器,智能手机终端,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便于携带的头带硬件,其中头带由单片机、脑电采样芯片、心电采样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前额摄像头、前额检测电极和供电系统组成;所述的头带上固定有电源盒、金属电极、传感器组及摄像头、主电器盒,传感器组位于摄像头之上,它们之间通过固定在头带中的导线连接;其中金属电极的输出端与脑电信号放大器输入端连接,脑电信号放大器、麦克风、传感器组及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双向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智能手机终端和后台云计算服务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无线双向连接。
所述的电源盒由电池、充电电路和升压整流电路组成,其中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电池的输出端与升压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主电器盒由脑电信号放大器、麦克风、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组成,其中脑电信号放大器和麦克风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双向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与智能手机终端和后台云计算服务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无线双向连接。
所述的金属电极的输出端与脑电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脑电信号放大器将放大后的脑电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处理。
所述的摄像头将拍摄到的头带前方画面传送至单片机中进行处理,麦克风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音频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传感器组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出汗程度传感器及有关的传感器,它们的输出信号都连接至单片机的端口。
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GPRS或WIFI无线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包传送至智能手机终端和后台云计算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俊;葛卓琛,未经刘仁俊;葛卓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13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镜下切割缝合器
- 下一篇:一种头戴式静脉血管显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