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0877.1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清贵;魏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鼎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5/00 | 分类号: | F03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站 油压 装置 自动 补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电站调速器油压装置是水轮机组操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设备,可以产生并存储高压油,是机组启动、停机、调整负荷等操作的能源。油压装置所提供的压力油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同时还要保证该系统工作可靠。为保证和维护机组操作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根据要求压力油罐内压缩空气和透平油的比例要适当,压缩空气占60%~70%,透平油占30%~40%。如果不能可靠地保证该比例,将会发生因为空气过多造成承压等部件的强烈振动受损、或因为油多而能量不足在机组事故停机时无足够能量操控,造成机组飞逸,总之后果很严重。
压力油罐内压缩空气和透平油的关系是: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性,所以压缩空气是操控能量的主体,其来源是通过空压机及储气罐供给。透平油相对是不可压缩的,它是操控能量的传递介质。它是靠油泵泵油供给。在水力机组运行时,压力油罐内压缩空气和透平油的比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使压力油罐油容积减少时、仍能够维持一定的操作能量,所以可靠地保持一定的油、气比例,是机组可靠、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相对而言,油泵泵油维持油的比例较容易实现,而真正实现自动补气维持气的比例则很困难,过去,水电站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补气工作,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采用压力和压差变送器作为压力油罐压力、油位参数的测量与处理,用以取代传统的调整困难、容易疲劳受损的接点压力表计或机械式压力继电器和浮子信号器,并能可靠地实现连续测量压力油罐压力、油位参数数据;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其外围器件作压油装置的测控核心,将传统的继电逻辑控制改为计算机智能化程序控制,能可靠地自动完成压油装置各种工况的控制和信息处理、传递,以及实现建立在可靠测量压力油罐压力、油位基础上的、真正意义的自动补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包括分别与压力油罐相连接的自动补气阀组、压力变送器、压差变送器和压油泵;所述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压油泵的交流软启动控制器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自动补气阀组的电气控制回路连接。
所述自动补气阀组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第一手动球阀、补气电磁阀、第二手动球阀、单向阀、第三手动球阀;第一手动球阀还与排气电磁阀连接;空气过滤器、第四手动球阀和单向阀依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交流软启动控制器控制油泵电机,实现了强-弱电一体化的控制及无触点、无噪声和全保护的电机启停操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电机控制器造成的种种缺陷;采用新型的补气电磁阀组,将差动操作阀、逆止阀、空气过滤器、手动补气阀、手动排气阀集成为一体,其新工艺、新材质保证了操作和控制的可靠性,在结构上避免了压油罐压缩空气的内漏和外漏,使其安全性、密封性和可靠性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装置可完全能够实现免维护、无操作的自动控制功能,为水电站辅助设备自动化的监测控制和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补气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电站油压装置自动补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与压力油罐4相连接的自动补气阀组1、压力变送器2、压差变送器3、压油泵6等器件;压力变送器2、压差变送器3信号经可编程控制器(PLC)采集处理后得到压力油罐油压值和油位值,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该值并通过内部逻辑程序控制压油泵6(交流软启动控制器)自动启停及自动补气阀组1的排气电磁阀23和补气电磁阀27(见图2)自动开、关以维持压力油罐内压缩空气和透平油的比例满足整个控制系统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鼎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鼎自动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0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