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0316.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0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胡盛森;吴盛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5/04;G09F9/3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技术包括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其中,侧入式是通过导光板进行导光,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而直下式则是通过扩散板将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散和均匀化,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用LED数量较多,造成功率消耗较高;此外,由于光源的发光角度较小,因而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比较差,进而影响发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降低功耗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点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的条形透镜,所述条形透镜为棱柱,所述条形透镜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在该与反射片相接触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相嵌。
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的与所述点光源接触的两个内表面均设置有使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的微结构。
优选地,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与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成向上凹的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底反射片,所述两侧板上设置有侧反射片,所述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底反射片上。
优选地,所述侧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为多边形透镜。
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为三棱镜。
优选地,所述条形透镜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所对应的棱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α、β满足如下条件:1°≤α=β≤45°。
优选地,所述点光源为LED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通过在反射片上设置至少一排点光源,将条形透镜嵌在所述点光源上,可增加光线的散射作用,提高发光的均匀性,可以减小点光源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损耗,提高背光模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光模组中条形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光模组中透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中条形透镜背光光路原理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具体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反射片2、条形透镜3、点光源4、扩散板5及其它光学膜片,其中:
所述背板1具有底板及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成向上凹的凹槽,背板1的底板与两侧板在背板1的上表面形成一钝角。
所述反射片2设置在背板1上,所述反射片2上设置有至少一排点光源4。
所述条形透镜3设置在反射片2上,所述条形透镜3为棱柱,该条形透镜3的一条棱与所述反射片2相接触,且所述条形透镜3在该与反射片2相接触的棱处与所述一排点光源4相嵌。
上述扩散板5及其他光学膜片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侧板顶部。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由下至上依次包括90度增光片6、0度增光片7和扩散片8。
上述反射片2具有与所述背板1形状一致的底反射片和两侧反射片,底反射片设置在背板1的底板上,两侧反射片分别设置在背板1的两侧板上。
所述底反射片和侧反射片之间形成一钝角,该钝角可以设置为135°。
本实施例中条形透镜3为多边形透镜,即该条形透镜3为具有多边形横截面的棱柱,比如三棱柱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透镜3的与所述点光源4接触的棱两侧的两个表面内侧(即反射面)均设置有使所述点光源4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的漫反射粒子的微结构(参照图4中的微结构9),用于扩散点光源4发出的光线,由此,通过该带有微结构条形透镜3,对点光源4进行大角度扩散,不仅可以减少背光模组点光源4的使用数量,降低背光模组的功率消耗,而且增加了点光源4的发光均匀性,提高了背光模组能效。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条形透镜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对应的点光源4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嵌。
其中,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α、β满足如下条件:1°≤α=β≤45°,优选为1°≤α=β≤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0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