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8831.6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7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水冷 碎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纸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
背景技术
碎纸机一般是由一组带刀片的刀轴、传动机构以及电机组成,工作时,电机通过传递机构带动一组刀轴旋转,将纸张分割成细小碎片,从而达到碎纸的目的。
碎纸机工作时,其电机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已有技术中,电机的散热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或者水冷散热方式,风冷方式是通过散热风扇带走大量电机产生的热量,水冷方式是通过机械式泵带动水循环来带走电机所产生的热量。
然而,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冷却效率低,噪声大,结构复杂;而水冷散热方式需要外加泵作为动力循环系统,不仅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制造成本低且结构简单的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其包括:机壳、碎纸桶、碎纸装置以及水冷装置,所述碎纸桶收容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碎纸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碎纸桶上方,
所述碎纸装置具有电机、安装有刀片的刀轴以及传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转轴具有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刀轴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所述水冷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水冷装置具有进水器、水箱、金属水囊、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叶轮;
所述进水器具有叶轮收容槽、入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水箱连接;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器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水囊连接;
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水箱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水囊连接;
所述金属水囊套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上;
所述叶轮收容在所述叶轮收容槽内,且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水冷装置中的叶轮与碎纸装置的电机的转轴连接,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叶轮转动来实现水循环,而无需外加泵,从而不但简化水冷碎纸机的结构,而且使得制造成本降低、耗电量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碎纸装置与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碎纸装置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冷装置中进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水冷装置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无泵水冷碎纸机,其包括:机壳1、碎纸桶2、碎纸装置3以及水冷装置4。
所述机壳1由基座11以及上盖12组成,所述基座11设有安装槽111以及纸箱收容槽112,所述上盖12设有入纸口121。
请参照图2至图7,所述碎纸桶2收容在所述机壳1的纸箱收容槽112 内,用于装载纸碎。
所述碎纸装置3安装在所述机壳1的安装槽111内且位于所述碎纸桶2上方。所述碎纸装置3具有电机31、一对刀轴32以及传动机构33,所述电机31的转轴具有第一连接端311以及与第一连接端311连接的第二连接端312;所述刀轴32上安装有刀片(未图示),所述刀轴32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33与所述电机31的转轴的第一连接端311连接。
所述水冷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壳1的安装槽111内,所述水冷装置4具有进水器41、水箱42、金属水囊43、进水管44、出水管45、叶轮46以及密封件47。
所述进水器41具有叶轮收容槽411、出水口412以及入水口413,所述入水口413与所述水箱42连接;所述进水管44的一端与进水器41的出水口412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水囊43连接;所述出水管45的一端与水箱42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水囊43连接;所述金属水囊43套在所述电机31的外壳上,所述金属水囊43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呈圆环状;所述收容叶轮46收容于所述叶轮收容槽411内,所述叶轮46具有叶轴461、安装在叶轴461一端的叶片462以及套在叶轴461另一端的轴套463,所述叶轮46的叶轴461与所述电机31的转轴的第二连接端312连接;所述密封件47套设于所述进水器41的外围,以防止水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8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混汽车燃油发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多用汽车后排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