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剖鱼去鳞切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7912.4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戴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灿辉 |
主分类号: | A22C25/02 | 分类号: | A22C25/02;A22C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剖鱼去鳞切剁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剖鱼去鳞切剁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鱼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菜市场已设有专用鱼摊位多年,但目前人们采用的破鱼方法是一种全手工作业的传统破鱼方法,既腥又臭也脏,费时、费力,一不小心还弄伤手。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鱼贩采用的手工剖鱼而言,其剖鱼方式均采用手工剖鱼,刮鳞以及清除鱼内脏,耗费人工,使得摊主剖鱼时无法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例如招揽客户或收取费用;特别是冬天天气寒冷,剖鱼时手部接触冷水容易冻伤开裂也容易得风湿风寒等疾病;并且剖鱼时手上留有难闻的鱼腥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全自动剖鱼去鳞切剁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底部的固定装置及内脏清除装置,包覆于固定装置的刮鳞器,以及设置于机架侧壁的切刀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由两半体构成的锥形的头部固定夹,和由两块片状半体构成的尾部固定夹,头部固定夹与尾部固定夹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内脏清除装置包括分别由电机驱动的作旋转运动的转轴,以及作直线运动的溜板。
所述转轴末端具有一与溜板相连的刮条。
所述转轴为两根,可调节间距。
所述刮鳞器包括电机驱动的回转皮带,回转皮带内侧具有刮鳞齿。
所述回转皮带设置于连接板内侧。
所述刮鳞器还可以是与溜板连接的刮鳞板。
所述切刀装置包括至少两片可沿连接板调节高度的花刀切刀,和一片鱼腹切刀。
所述机架下方还包括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打破传统的人工破鱼方法,全自动地完成整个过程,快速、干净、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刮鳞器之一示意图。
图3为刮鳞器之二示意图。
图4为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5为内脏清除装置回退示意图。
图6为内脏清除装置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底部的固定装置2及内脏清除装置3,包覆于固定装置2的刮鳞器4,以及设置于机架1侧壁的切刀装置5。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由两半体构成的锥形的头部固定夹21,和由两块片状半体构成的尾部固定夹22,头部固定夹21与尾部固定夹22通过连接板23连接。
所述内脏清除装置3包括分别由电机驱动的作旋转运动的转轴31,以及作直线运动的溜板32。
所述转轴31末端具有一与溜板32相连的刮条33。
所述转轴31为两根,可调节间距。
所述刮鳞器4包括电机驱动的回转皮带41,回转皮带41内侧具有刮鳞齿。
所述回转皮带41设置于连接板23内侧。
所述刮鳞器4还可以是与溜板32连接的刮鳞板。
所述切刀装置5包括至少两片沿连接板23可调节高度的花刀切刀51,和一片鱼腹切刀52。
所述机架1下方还包括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鱼投入机架1,鱼头及鱼尾由固定装置2卡住,其中两个锥形的头部固定夹21固定鱼头,两个片状半体构成的尾部固定夹22固定鱼尾。刮鳞器4将鱼鳞刮干净,通过调节张紧轮43来调节回转皮带41的宽窄以适应不同鱼的大小,电机驱动回转皮带41转动,回转皮带41转动两三圈后,其内侧的刮鳞齿42将鱼鳞刮除;或者刮鳞器4为与溜板32连接的刮鳞板,通过溜板32的上下运动将鱼鳞刮除。鱼腹切刀52可在鱼尾肛门处切开小口,将鱼的肠切断,内脏清除装置3从鱼嘴处插入鱼肚,通过电机带动两根转轴31转动,搅动内脏,溜板32回退时拔出内脏,通过与与溜板32相连的刮条33将内脏与转轴31分离,内脏掉入底部的收集框中,其中转轴31间距的宽窄可调节,以适应不同鱼的大小。鱼腹切刀52可在鱼尾肛门处切开小口,将鱼的肠切断,也可从尾至头将鱼腹切开;花刀切刀51可将鱼的两侧打上刀花,若调整刀花切入深度,还可将鱼切成鱼块。鱼腹切刀52和花刀切刀51均可上下调节以适应不同鱼的大小。最后启动水龙头清洗鱼或鱼块,松开固定装置2,将加工好的鱼收集起来。本实用新型可代替人工繁琐破鱼的全过程,解决人们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作业的劳累带来的痛苦与不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灿辉,未经戴灿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7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