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压力锅的密封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514.0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8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梁炎明;黎健泉;区木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27400 广东省云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锅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压力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压力锅的密封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领域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煲,同时也有着各种形式的盖,煲盖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煲内食物的温度,阻碍蒸汽流失的作用。
如图1所示,传统的常规压力煲设有硅胶垫30,而压力煲的硅胶垫结构只适用于压力溶器,压力容器的硅胶垫30是靠容器内压力将硅胶垫30胀开一面紧压煲盖10内侧,另一面紧压煲身20的口部。但这种形式不适用于非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同常规锅具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锅具,压力锅是容易爆炸的压力容器,因此涉及到安全问题,而而常规煲不涉及到压力方面的安全问题,而常规煲具中又未有见到带可拆卸性硅胶脚结构的密封盖出现,传统的煲盖和煲身都是不锈钢和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在煲盖与煲身配合(金属与金属)之间存在一定配合工差间隙,所以会造成煲内的热量通过间隙容易流失出去,散热快,浪费了热量。如图2所示,图1为常规煲盖10和煲身20相结合的示意图,煲盖10和煲身20都是五金件制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金属配件本身的光滑度和硬度,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必须有间隙配合工差h,而这个工差h就会导致存在间隙,使得这种煲无法达到有效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煲盖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可拆卸硅胶脚结构的密封保温盖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非压力锅的密封盖结构,包括有煲盖和煲身,煲身的煲口处向外弯折有级位,所述煲盖底端连接有一圈硅胶脚,硅胶脚的内径小于所述煲身煲口处的内径,硅胶脚与煲盖连接处为环绕所述煲盖的硅胶脚位,煲盖盖于所述煲身上时,所述硅胶脚位搭设在级位上,所述硅胶脚的外侧抵靠在煲身煲口处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密封煲盖与常规锅盖的区别:本实用新型申请密封煲盖是硅胶脚与五金件的配合可以达到0mm配合间隙,使煲盖与煲口的配合更紧密;常规锅盖是五金件与五金件的配合必须有配合间隙工差,一旦存在间隙就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更好的密封保温盖,特别涉及到一种关于带可拆卸式硅胶脚结构的盖,密封盖通过硅胶与煲口的紧密配合,达到密封,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金属盖上增加可拆卸式硅胶脚结构,让煲盖与煲口部的配合尺寸可以达到零对零(由于硅胶比较柔软,金属是相对来说比较硬的)使热气不容易向外扩散流失达到保温效果,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压力煲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非压力煲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压力煲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非压力煲煲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煲盖正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煲盖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到图5所示,一种非压力锅的密封盖结构,包括有煲盖1和煲身2,煲身2的煲口处向外弯折有级位21;煲盖1底端连接有一圈硅胶脚3,硅胶脚3的内径小于煲身2煲口处的内径,硅胶脚3与煲盖1连接处为环绕煲盖1的硅胶脚位4,煲盖1盖于煲身2上时,硅胶脚位4搭设在级位21上,硅胶脚3的外侧抵靠在煲身2煲口处的内壁上。硅胶脚3与五金件的配合可以达到0间隙配合(如图4中的H所示),使煲盖1与煲身2的煲口的配合更紧密。
这种煲盖1是钢盖与硅胶脚结合的形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在煲盖1内设有盖玻璃5,这种煲盖1是钢包边嵌玻璃与硅胶脚结合的形式。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