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用油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266.X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6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 器用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用油缓冲器,是对现有 油缓冲器结构之改进。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12 kV真空断路器是12 kV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以它为核心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组成成套的输变电站设备,起到控制与保护电网的作用。
真空断路器中机构运动的能量由合闸弹簧提供。合闸时,动静触头接触,触头弹簧、分闸弹簧吸收合闸弹簧能量储能。分闸时,动静触头分离,机构运动的能量由合闸时储入的触头弹簧与分闸弹簧的能量提供。机构分闸动作的结束点,由安装在机构上的限位块提供。由于分断电流要求动触头有一定的分离速度,故分闸的能量大于分闸运动部件运动所需的能量,所以当限位块使机构无法继续分闸运动时,多余的能量在此形成冲击。冲击造成反弹,使机构反向运动,使分离的动触头向静触头移动。反弹过大,会导致分断失败。因此,在刚分断时要求较大的分闸速度,分闸结束后则要求反弹较小。所以,一般在机构中设置阻尼装置,以便吸收多余的能量。这种阻尼装置,就叫做油缓冲器。油缓冲器吸收机构运动的能量的能力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缓冲行程。
图1揭示了现有真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它通常由真空灭弧室7、设在真空灭弧室7中的静触头1和动触头2、油缓冲器3、机构连杆4,主轴5、滚轮6等组成。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静触头1和动触头2相互接触导通。当断路器接收到分闸指令后,在触头弹簧力和分闸弹簧力的作用下,机构连杆4通过绝缘拉杆带动真空灭弧室7中的动触头2向下运动,与真空灭弧室7中的静触头1分离,机构连杆4带动主轴5转动,从而带动滚轮6向油缓冲器3上的活塞靠近、撞击,这样就可以将活塞从起始位置运动到压缩位置,从而完成分闸动作。
图2揭示了图1中所示意的现有油缓冲器3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油缸31、可上下活动地设在油缸31中的活塞32、安装于活塞32高度方向上方的顶帽33,其中图中示意的H为油缓冲器的缓冲行程。由图2可见,由于活塞32在压缩后向上复位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导致缓冲行程H的大小不可调,而缓冲行程H大小的不可调就是缓冲性能的不可调,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断路器的分闸性能。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油缓冲器结构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用油缓冲器,它通过改变缓冲行程的大小来调整缓冲性能,使断路器能找到更好的分闸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用油缓冲器,该油缓冲器包括油缸、可上下活动地设在油缸中的活塞、安装于活塞高度方向上方的顶帽,其特点是:还包括有螺柱、螺母,所述螺柱的一端安装于油缸的底座上,螺柱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螺母,所述的螺母与所述的顶帽相接触而用于控制活塞向上复位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母上具有法兰边,所述的顶帽与螺母上的法兰边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帽上具有帽沿,所述的帽沿与所述的螺母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母上具有法兰边,所述的顶帽上具有用于与所述的法兰边相接触的帽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柱通过螺柱的一端与底座上的孔之间的螺纹配合而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母通过与螺柱的另一端之间的螺纹配合而上下可调地安装于所述的螺柱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油缓冲器上增设有螺柱和螺母,通过调整螺母在螺柱上的安装位置来控制活塞向上复位的高度,从而可以控制油缓冲器的缓冲行程大小,进而来调整缓冲性能,使得断路器能找到更好的分闸状态,获得优异的开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的真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有的油缓冲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缓冲器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