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197.2 | 申请日: | 201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9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曾革凤;何彩凤;柳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革凤;何彩凤;柳金凤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20 湖北省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穴位 敷贴 治疗 药丸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
背景技术
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中,传统方法是将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安比例加入香油、蜂蜜、醋等辅助原料混合搅拌成糊状后,再手工制备成中药丸剂后放置于患者的穴位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药丸的成型速度慢,药丸规格大小不一,治疗完成不易清洗,同时也由于中药丸剂由手工制备,由于手部力度原因,中药丸剂的密度、粘度不均与,时常出现药物粘附在患者皮肤上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成型中药丸剂,且药丸规格大小一致、易清洗,以解决现有中药丸剂成型速度慢,药丸规格大小不一,治疗完成后不易清洗问题的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它由底座、成型板、上压板、挤压脱模柱和复位弹簧构成,其特征在于:成型板上规则设置有多个锥形孔,底座上表面与锥形孔对应状焊装有多个挤压脱模柱,成型板由锥形孔通过挤压脱模柱活动安装在底座上,成型板与底座之间的挤压脱模柱上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成型板上表面活动设置有上压板,挤压脱模柱两侧的成型板与底座之间活动设置有支撑块。
所述的挤压脱模柱顶部端头设置有挤压脱模帽。
所述的上压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的锥形孔大端直径为20mm,锥形孔小端直径为6mm,锥形孔高度为10mm。
所述的锥形孔数量为10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该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结构简单,通过上压板的多次挤压,可使其制备的中药丸剂规格大小一致,密度均匀,中药丸剂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解决了现有采用手工制备中药丸剂成型速度慢,药丸规格大小不一,治疗完成后不易清洗的问题。该中药丸成型器在药丸制备过程中,研磨成粉末状的中药原料和其它辅助原料的混合物不必调制成糊状,因此制备的药丸具有易清洗的特点,中药丸成型器同时也具有维护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剂成型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脱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成型板,3、上压板,4、挤压脱模柱,5、复位弹簧,6、锥形孔,7、支撑块,8、挤压脱模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成型器,它由底座1、成型板2、上压板3、挤压脱模柱4和复位弹簧5构成。成型板2上规则设置有10个锥形孔6,锥形孔6大端直径为20mm,锥形孔6小端直径为6mm,锥形孔6高度为10mm。
底座1上表面与锥形孔6对应状焊装有多个挤压脱模柱4,成型板2由锥形孔6通过挤压脱模柱4活动安装在底座1上,挤压脱模柱4顶部端头设置有挤压脱模帽8,其目的是方便药丸的挤压成型脱模,并防止挤压脱模柱4从锥形孔6内滑脱。成型板2与底座1之间的挤压脱模柱4上安装有复位弹簧5,成型板2上表面活动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上压板3;挤压脱模柱4两侧的成型板2与底座1之间活动设置有支撑块7(参见附图1-3)。
该中药丸成型器使用时,首先将上压板3取下放置于底座1一侧,再将研磨成粉末状的中药原料和其它辅助原料的混合物放置于成型板2的锥形孔6内,混合物的放置量以溢出锥形孔6为准,然后借助上压板3对混合物进行按压,使混合物在锥形孔6内成型。按压完成后,再次将上压板3取下放置于底座1一侧,然后从成型板2与底座1之间取出支撑块7并按压成型板2,使成型板2沿挤压脱模柱4下行。在此过程中由于挤压脱模柱4的反作用力,随着成型板2的下行,锥形孔6内成型的混合物被逐步顶出,从而完成中药丸剂的制备过程,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该中药丸成型器结构简单,通过上压板3的多次挤压,可使制备的中药丸剂规格大小一致,密度均匀,中药丸剂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解决了现有采用手工制备中药丸剂成型速度慢,药丸规格大小不一,治疗完成后不易清洗的问题。特别适用于穴位敷贴治疗的中药丸剂成型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革凤;何彩凤;柳金凤,未经曾革凤;何彩凤;柳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动脉困难穿刺针
- 下一篇:木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