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热传导复合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3981.8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0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冬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冬良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E04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热传导 复合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热传导复合地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房屋修建就安装了地暖。实木复合木地板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装修所采用的材料,但铺装实木复合木地板后,地暖发热层需通过同木地板之间一定间距的空气层、木地板才能到达地面,而又因为木材本身导热性差,导致热源流失,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而在房屋修建时没有安装供暖的地区,如果选择配置电辐射取暖,那么就需要先铺装发热线缆后再铺装木地板,其安装工序繁琐,导热性差,为达到取暖的效果,能耗消耗大,增加使用成本。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申请人对现有的地板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进,以便能制作出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导热效率高、加工简单、节能环保的立体热导流地暖地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热传导复合地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热传导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层地板层、和位于上层地板层下方的平衡层,其中所述上层地板层在朝向平衡层的结合面的纵向设有若干条发热电缆槽,横向设有若干条热导流槽,且所述纵向的发热电缆槽与横向的热导流槽相交。
所述的上层地板层是以多层板为基板的实木复合地板。
所述的上层地板层是以纤维板为基板的强化复合地板。
所述纵向的发热电缆槽与横向的热导流槽呈中心对称排布。
所述平衡层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所述平衡层也可以直接用金属反射层替代。
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平衡层和上层地板层之间的金属导热反射层。
其至少一侧设置有用于拼接的槽口或榫头。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立体热导流地暖、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导热效率高、加工简单、节能环保等特点,是解决冬天采暖的理想选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层地板层朝向平衡层的结合面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热传导复合地板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上层地板层10、和位于上层地板层10下方的平衡层30。其中所述上层地板层10在朝向平衡层的结合面的纵向设有若干条发热电缆槽12,横向设有若干条热导流槽14,且所述纵向的发热电缆槽12与横向的热导流槽14相交,而横向设置有与发热电缆槽12相交的若干个热导流槽14,起到双向传导作用,提升导热效果。其中碳纤维发热电缆60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热导流实木复合地板组装后,才穿进相应的发热电缆槽12内的。上层地板层10是以多层板为基板的实木复合地板,或是以纤维板为基板的强化复合地板。
优选地,纵向的发热电缆槽与横向的热导流槽呈中心对称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上层地板层10和平衡层30之间可以加设金属导热反射层20,增加热能效果。
上层地板层10的结构可以是多层板为基板的实木复合地板结构或者是以纤维板为基板的强化复合地板结构。
在强化复合结构中平衡层30 也可以直接用金属反射层20替代。
上层地板层10和平衡层30根据材质所需的粘接剂加压粘合成一体,在上层地板层的四周分别加工成拼接地板用的榫头50和槽口40,方便安装木地板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四周分别加工成拼接地板用的槽口16和榫头18,通过纵向方向的发热电缆槽是用于放置碳纤维发热电缆加热,而横向方向的导流槽则用来使热能均匀快速地传递到地板表面和室内空间,提升导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稳定、安全可靠、导热效率高、加工简单、安装方便、节能环保等特点,是解决冬天采暖的理想选择。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冬良,未经沈冬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3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