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后桥或一、二桥用机械消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3384.5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雷;李超;张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4 | 分类号: | B60G2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桥 二桥用 机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后桥或一、二桥用机械消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只要左、右不平度不等高,车桥或车轮(连线)都会在横向平面内摆动一个角度。不管是同向或反向摆动,都给车架或车身施加力矩,称为角输入干扰。其后果是:
(1)平顺性变坏,主要是横向角振动变大,这和抗侧倾能力的要求是矛盾的。
(2)轮荷变化,使抓地能力变差,影响通过性、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等。
(3)前、后桥反向摆动,给车架或车身施加扭转力矩,导致应力增加,甚至早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中、后桥或一、二桥用机械消扭装置,本技术方案可以改善商用车的平顺性,以及轮胎的抓地性和消除前、后桥反向摆动给车架和车身施加的扭转力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中、后桥或一、二桥用机械消扭装置,包括U形的前稳定杆和后稳定杆,所述前、后稳定杆的端部均固定有吊杆,其中至少一侧所述吊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另一侧所述吊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同一侧所述吊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支点,所述连杆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改善商用车的平顺性,以及轮胎的抓地性和消除前、后桥反向摆动给车架和车身施加的扭转力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稳定杆;2、后稳定杆;3、连杆,4、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附图,一种中、后桥或一、二桥用机械消扭装置,包括U形的前稳定杆1和后稳定杆2,所述前、后稳定杆1、2的端部均固定有吊杆4,其中一侧所述吊杆4的上端固定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支点,另一侧所述吊杆4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支点。或者连杆有两个,分别位于同一侧所述吊杆的上端,两个所述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支点。
左、右两侧都安装消扭连杆也可达到同样效果,这时摆角减了一半( 除以杆长),但零件数多了。此外,由于橡胶铰接头扭转刚度不够,或聚氨酯衬套允许旋转,这种结构不能保持稳定杆的“居中性”,因此,最好还是采用单侧装连杆。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两桥相对车架或车身以相反方向扭转一个角度φ,设前方桥逆时针旋转,左端固定吊杆拉动端头相对车桥上升距离α,并通过稳定杆也带动右端端头上升,相对车桥也是α,相对车架为2α。同时,后方桥顺时针旋转角度φ,左端固定吊杆压着稳定杆端头相对车桥下降距离α,通过稳定杆带动右端端头下降,相对车桥也是α,相对车架为2α。这时连杆两头一上一下,摆动角度θ(等于2α除以连杆杆长)。由于稳定杆端头相对车桥的位移是同向同量,稳定杆不工作,没有扭矩传递,也就消了扭矩。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3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熔退火炉炉底辊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苦丁茶香河蚌肉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