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空气滤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3003.3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6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会贞;王文民;彭吉星;邵长军;宋彦辉;吴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空气 滤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水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空气滤水器。
背景技术
压缩滤水器是除水除油高效油水分离器(简称油水分离器),它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油、水埃等污染物。
常规的压缩滤水器初步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油,尘埃及水分,然后经滤芯进一步分离空气中的油、尘埃及水分,并使其聚集于净化器的底部,最后将分离出来的水,油和污物通过排液装置排除净化器外,从而在净化器的出气口处获得基本上不含油、尘埃和水分的洁净压缩空气。
目前,各类厂、矿、企业等使用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空压机出来,经过储气罐后,通过管路直接进入设备,同时大量冷凝水也随高压空气进入设备,造成维修量大,设备使用寿命短;同时由于设备损坏,造成维修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设备能够有效地滤除高压空气中的水分,延长风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空气滤水器,以解决使用高压空气的风动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空气滤水器,包括钢管一、钢管二、上盖板、下盖板和压力表;其中,钢管一纵向截去三分之一;钢管一和钢管二纵向在钢管一的截口焊接;在钢管一的下端背离钢管二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在进气口处焊接进气钢管,进气钢管的另一端焊接有进口法兰;钢管一下部侧面开孔焊接安装排废节门的丝头;在钢管二与钢管一焊接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连通钢管二和钢管一内部空间的过气口;
在钢管二上部背离钢管一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在出气孔处焊接有出气钢管,在出气钢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出口法兰;在出气孔的下部开设有焊接安装排废节门的丝头的开孔;上盖板密封焊接在钢管一和钢管二的上端;下盖板密封焊接在钢管一和钢管二的下端,压力表焊接在上盖板位于钢管二上部的一侧。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钢管一和钢管二都采用长度相同的大直径无缝钢管。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高压空气滤水器的结构为上部相通下部隔离的两个腔的结构。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空气滤水器,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安装、操作简单、灵活、方便;
2)由空压机产生的高压热空气经过长距离输送,冷凝下的水分能够充分排出;
3)从高压空气滤水器经过的高压空气,进入风动设备中,能够延长风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4)能够减少设备的维修量;
5)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6)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空气滤水器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空气滤水器俯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出口法兰1、上盖板2、钢管一3、压力表4、钢管二5、下盖板6、进口法兰7、排废节门8、排废节门8’。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空气滤水器示意图和俯视图。
如图1和如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空气滤水器,包括钢管一3、钢管二5、上盖板2、下盖板6、压力表4、进口法兰7、出口法兰1和排废节门8。
钢管一3的下端背离钢管二5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在进气口处焊接进气钢管,进气钢管的另一端焊接有进口法兰7;进气钢管的另一端焊接有进口法兰7;钢管一3下部侧面开孔焊接安装排废节门8的丝头。
在钢管二5的上端背离钢管一3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在出气孔处焊接有出气钢管,在出气钢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出口法兰1;在出气孔的下部开设有焊接安装排废节门8’的丝头的开孔。
钢管一3纵向截去三分之一;钢管一3和钢管二5纵向在钢管一3的截口焊接;在钢管二5与钢管一3焊接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连通钢管二5和钢管一3内部空间的过气口。
压力表4焊接在上盖板2位于钢管二5的一侧;上盖板2密封焊接在钢管一3和钢管二5的上端;下盖板6密封焊接在钢管一3和钢管二5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30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