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TN分组传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2281.7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发义;高英利;赵建国;李晓军;郭广根;李杰;佟明杰;吕锡钢;刘强;赵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 | 分类号: | H04L12/7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n 分组 传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TN分组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通信系统中,主要使用SDH传输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在该传输平台上,通常一部分带宽用来传输视频数据,其余带宽用来直接传输用户数据和从ATM、IP交换机汇聚来的数据流等。SDH传输平台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和高度灵活、又便于管理控制的智能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SDH传输平台在IP化业务传送以及时间同步、网络的扩展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PTN(分组传送网)提供了一个性能更优,兼容以太网、SDH、PDH各种技术的统一的传送平台,消除了网络建设类型的多样性,代之以接口类型的多样性。原有的网络设备(如ATM交换机,以太交换机,PDH光端机)可以通过PTN互联在一起,也可以被PTN的ATM接口、以太接口、SDH/PDH接口直接替换,能很好地和现有的通信网络对接;同时,PTN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主要优势是千兆/万兆以太接口,在接入汇聚层能满足有线电视网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目前,PTN中的传输级光纤布网主要被大型厂商所垄断,而接入层的真正应用还没开始,这是由于基于PTN的城域网接入层设备价格昂贵,限制了PTN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的PTN分组传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PTN分组传送设备,包括CPU处理器、路由交换模块、L2交换处理模块、MPLS-TP分组交换模块、SARM存储器以及PTN背板,CPU处理器通过PCI-BUS总线与路由交换模块、L2交换处理模块、MPLS-TP分组交换模块相连接,L2交换处理模块与路由交换模块、MPLS-TP分组交换模块通过GMII方式相连接,MPLS-TP分组交换模块与SRAM存储器相连接,路由交换模块与PTN背板相连接,在PTN背板设有多路E1接口、FE接口、FE接口、FX接口以及网管接口。
而且,所述的路由交换模块为CTC6048以太网路由交换芯片,或者为CTC6028以太网路由交换芯片,或者为CTC5048以太网路由交换芯片。
而且,所述的L2交换处理模块采用Broadcom56504/56300以太网交换模块。
而且,所述的MPLS-TP分组交换模块采用FPGA模块。
而且,所述的PTN背板上还设有网管端口用于与控制机相连接实现网管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路由交换模块、L2交换处理模块、MPLS-TP分组交换模块构建面向未来的ALLIP架构,其采用100%的分组架构,形成以分组业务为主体的多业务承载和统一调度的平台,能够灵活满足IP业务承载需求,构建可靠的移动承载网络,解决了业务扩展性问题,定位于城域网的接入层,满足了不断增长的IP化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并实现带宽资源的灵活调度,具有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点,可广泛电力、广电、公安、军队、政府及各类光纤通信和视频监控业务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利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利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2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