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690.5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武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翰林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多功能 蔬菜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蔬菜大棚,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采用温室大棚来栽培各种蔬菜,大棚种植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大棚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5-30℃内。为了冬季保暖,人们经常在大棚的背光面培2-3米厚的土墙,如果一个大棚100米长,则土墙将占据200-300平方米的土地,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另外,保温效果不佳。冬季时为保证农作物不会被冻坏,还需要采用炉火或电暖气等热源提高棚内温度,既浪费了大量的煤炭等能源,又污染了环境。由于大棚具有封闭性,目前国内外采取的大棚温度控制办法是人工强制通风换气,即打开塑料薄膜使大棚内的高温空气及时排放到大棚外部,由于一天中要多次换气,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在冬季下雪时,必须人工及时清理大棚上覆盖的积雪,以免积雪过厚压塌大棚,人工清理积雪十分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清理不及时容易压塌大棚,存在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多数大棚只设计一个空间,只能种植同种类型的蔬菜,蔬菜种类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占地面积、冬季可以消除大棚上的积雪、能够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其主体为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太阳能蓄热系统包括有蓄热装置、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泵和散热器,所述大棚本体横截面的外边缘轮廓为最高点位于所述大棚本体三分之一处的抛物线形,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内层棚骨架、外层棚骨架,所述内层棚骨架与所述外层棚骨架之间铺设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铺设于所述大棚本体的向光面,所述大棚本体的背光面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固定贴合在所述外层棚骨架上,所述大棚本体的向光面覆盖有采光板,所述采光板固定贴合在所述外层棚骨架上,所述采光板与所述保温板的结合处密闭连接;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两堵分隔墙,两堵所述分隔墙将所述大棚本体依次分隔为向光房、中间房和背光房,每堵所述分隔墙上均设有换气门;因为蔬菜对阳光的喜爱程度不一样,绿色的蔬菜喜欢阳光因此可以种植在向光房、蘑菇等菌类蔬菜不喜欢阳光可以种植于中间房和背光房,背光房还可以养殖蝎子。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蓄热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进水口管道连接,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进水口管道上设有阀门,或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管道上设有阀门;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管道上设有阀门,或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蓄热装置的进水口管道上设有阀门。
所述蓄热装置包括保温密闭壳体,所述保温密闭壳体内填充有储热介质,所述储热介质内浸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保温密闭壳体,所述换热盘管的一端为所述蓄热装置的出水口,另一端为所述蓄热装置的进水口。
所述储热介质为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所述一种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还包括有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设于所述向光房与所述中间房之间的所述分隔墙上,所述空气源热泵的进气口置于所述向光房内,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气口与所述中间房连通,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水口与蓄水池连通。大棚内的湿热空气由空气源热泵的进气口进入空气源热泵内冷却,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为水排入蓄水池中,冷气由空气源热泵的出气口排入中间房调节中间房的温湿度,同时又为阳光房除湿降温。
所述散热器为地暖管、散热片或散热管。
所述大棚本体外侧向光面的地床上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蓄水池连通,排放雪水或雨水,并将雪水或雨水储存在蓄水池内,用于浇灌蔬菜。
所述大棚本体外侧四周的地床下埋设有隔冻保温板,地暖管埋设于大棚的地床下,隔冻保温板起到保温的作用。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太阳能集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翰林,未经武翰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