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室大棚气体检测显示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139.9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旵;孙国祥;李永博;刘钊;桂启发;陈满;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4 | 分类号: | G08B2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鹏翔;朱戈胜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大棚 气体 检测 显示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气体检测显示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温室环境检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人工检测方式;(2)自动化检测装置检测方式。前者仅仅适用于传统小型温室大棚,并且检测的温室环境参数较少。后者适用于大型多栋温室大棚环境监控,且可检测多路温室环境参数,为温室环境自动化调控提供依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大型多栋温室已逐步采用自动化温室环境监控方式,但主要侧重于对温室作物生长环境的调控,检测参数主要集中于温湿度、太阳辐射、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温室环境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为作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但目前大多数温室检测的环境参数忽略了温室环境对温室作物栽培人员的身体危害。由于大型多栋温室属小型微气候,通常温室环境较为密闭,通风性较差,所以在温室环境中易存在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如氨气、亚硝酸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通常这些温室内有毒气体成分均未检测,如含量超标,会对温室内栽培人员身体带来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气体检测显示报警系统,本系统综合考虑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和温室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影响,保证了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和温室栽培人员的安全性,改善了传统温室环境检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检测的环境参数少、可视化效果差以及忽略温室环境中有毒气体对栽培人员的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方案是:温室大棚气体检测显示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存储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和上位机;传感器模块检测温室大棚中气体浓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入到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相连;处理器模块与上位机通信。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太阳辐射传感器、二
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亚硝酸气传感器、一氧化碳
传感器和二氧化硫传感器中的多种。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模块采用LED屏实现。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存储器模块是TF存储卡。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处理器模块采用采集板STM32实现。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处理器模块与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
更优技术方案,所述的报警模块采用语音芯片WT588D16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综合考虑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和温室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影响,保证了作物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和温室栽培人员的安全性,改善了传统温室环境检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检测的环境参数少、可视化效果差以及忽略温室环境中有毒气体对栽培人员的影响;LED显示屏具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大型化、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本系统与LED显示功能结合起来,并创新性的加入语音报警功能,从而实现了对温室环境的自动预警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方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软件方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基于LED实时屏显的温室大棚环境和有毒气体检测与报警系统主要包括:(1)电源实现给整套系统进行供电;(2)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实现温室环境参数和有毒气体成分检测;(3)数据采集模块STM32实现数据采集、存储、控制LED显示屏以及与上位机通信实现数据传输;(4)LED字库卡实现数据采集板STM32对LED显示屏的控制功能;(5)TF存储卡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及报警信息存储;(6)警报器实现温室环境参数超标时,以语音方式提醒温室栽培人员;(7)LED显示屏实现实时显示温室环境参数及警示提示信息;(8)上位机通过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实现采集实时温室环境参数或下载历史环境参数。
电源采用开关电源模块,其输入电源为220V交流电,功率为60W,转换为直流电压分别为5V、9V和12V。直流电源分别为传感器、数据采集板STM32、语音报警器和LED显示屏供电。
传感器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太阳辐射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亚硝酸气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传感器信号经过A/D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程序中转换为相应的实际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